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检查(CTA)表现并分析患者突发死 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因急性胸痛入院并确诊 ATAAD 的患者 96 例, 根据患者发病 48 h 内是否突发死亡,分为死亡的观察组 13 例,未死亡的对照组 8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CTA 表现,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ATAAD 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CTA 表现中真腔严重闭塞、冠状 动脉受累及、撕裂至髂分叉以远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TAAD 患者的 CTA 提示有真腔严重闭塞、冠状动脉 受累及、撕裂至髂分叉以远时,患者的猝死率风险较高,需要紧急干预处置并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2.
背景 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是慢性广泛性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具有疲乏、睡眠障碍和功能性症状的多症状学表现,国内医师缺乏对该病的认识.目的 分析FM误诊情况及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 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确诊为FM,并有既往其他医院就诊记录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表现及既往诊断资料,比较正确诊断组与误诊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 结果 研究纳入70例FM患者,平均年龄38岁,女性占88.6%,共计在二、三级医院诊治110次.正确诊断为FM有9次(8.2%);误诊为脊柱关节炎27次(24.5%),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6次(5.5%),诊断为"痹症"11次(10.0%),诊断为焦虑和(或)抑郁7次(6.4%),误诊为其他疾病24次(21.8%),未明确诊断26次(23.6%).三甲医院诊断正确率为9.3%(9/97),其中风湿科正确诊断为FM仅占11.8%(6/51),三乙及二级医院正确诊断率为零.被误诊患者与正确诊断患者相比,体格检查出现的压痛点数量明显偏少(8.0 vs 14.5,P=0.039),其他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HLA-B27、弥漫性疼痛指数、症状严重程度积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国内各级医院中包括风湿科在内的各科医生对FM的认识严重不足,正确诊断率较低,误诊和漏诊现象严重.过度依赖体检中的压痛点数量和忽视其他临床表现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8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类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IFNγ、IL 4)和表面抗原 (CD4、CD8)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 4的水平。结果 无论是CD4+ 还是CD8+ T淋巴细胞 ,分泌IFNγ的细胞群要比分泌IL 4的细胞群多 ;IL 4主要由Th2细胞产生 ,而Th1分泌的IFNγ要比Th2多 ;患者的Th1或Th2型细胞数与炎症活动指标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在受刺激后并未增多。患者外周血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 ,而IL 4水平无显著变化 ;IFNγ水平与炎症活动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以Th1型细胞为主。但Th1细胞在受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比Th2细胞低。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 10 (IP 10 )在强直性脊柱炎 (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素抗凝的AS患者的外周全血 ,梯度离心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测定IP 10、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PBMC中IP 10、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 <0 0 1) ,同时IFN γ/IL 4值也较对照组高 (P <0 0 5 )。IFN γ和IL 4mRNA表达水平与C 反应蛋白呈负相关 ,IP 10mRNA表达水平与IFN γ、IL 4mRNA和IFN γ/IL 4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PBMC表达的细胞因子以Th1型为主 ,IP 10表达升高 ,IP 10可能通过促进Th1型细胞向炎症部位的归巢来参与AS的发病  相似文献   
86.
IL-8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IL-8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cDNA微阵列及RT-PCR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类风湿关节炎(RA)及膝关节外伤患者]的外周血、关节液中单个核细胞和滑膜细胞IL-8的表达.比较AS患者组与各对照组IL-8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关节液单个核细胞(SFMC)中IL-8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在RA患者PBMC中IL-8的表达亦高于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关节滑膜细胞IL-8的表达水平在AS患者也明显高于膝关节外伤患者。结论 IL-8在活动期AS中存在高表达,可能是AS的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AS滑膜甚至其他受累组织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7.
强直性脊柱炎基础研究进展与临床治疗变革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而又古老的疾病。但人类对AS的认识依然非常肤浅,近代医学教科书对AS的记载在1973年以前较为混乱,多命名为类风湿关节炎(RA)中枢型、类风湿脊柱炎和中轴类风湿等。近30年对AS的认识有4次大的转折,分别是人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以下简称B27)与AS关联的发现、细菌感染参与AS发病关系的认识、B27转基因鼠模型的建立以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制剂的应用与推广,这些转折都是由于基础医学的进展而引发的,结果使AS由一种恶性、不可治疗的致残性疾病成为一种较为良性和可治性疾病。以下简要介绍有关AS的基础研究进展及其引发的临床变革。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检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脊柱外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关节滑膜组织为对照,了解RANKL表达在AS患者关节炎症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例AS、16例RA、17例OA及6例健康对照关节滑膜组织中RANKL、CD68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确定RANKL在各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RANKL的表达与炎性指标及关节X线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S和RA患者组滑膜组织RANK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滑膜组织衬里层和滑膜软骨交界区,OA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滑膜组织中则未见阳性表达信号。AS和RA患者滑膜组织中RANKL表达水平与关节X线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0.73,P值分别为0.021、0.003)。结论 RANKL在AS患者骨质破坏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S患者骨质破坏程度,AS患者滑膜组织中RANKL表达模式与RA相似,提示AS外周关节骨质破坏的病理机制可能与RA类似。  相似文献   
89.
目的总结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认识,以达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方法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分类标准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GCA)的解放军总医院的住院患者31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国外文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7-92岁,平均67.1岁。急性起病者20例。有头痛者29例、乏力者27例、发热者25例、风湿性多肌痛17例、体质量下降者15例、咀嚼困难12例、视力改变8例。颞动脉形态异常15例,搏动异常者16例。脑部CT可见梗死灶(包括腔隙性脑梗死)21例;颞动脉超声异常22例。初诊红细胞沉降率50~150mm/h,平均(81±26)mm/h;治疗2周后红细胞沉降率2~43mrn/h,平均(19±12)mm/h。综合国内文献,中国人GCA不同于国外,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且发热、体质量下降等全身症状较突出。结论本组患者及国人GCA不同于国外文献报道,男性多发;常见表现也多为发热、头痛、风湿性多肌痛,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超声检查是明确诊断、评判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0.
生物抑制剂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数十年在细胞学和分子作用途径等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和进步,推动了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开发和应用。目前,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如Etanercept、Inflixim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