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6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5 毫秒
51.
545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5月~2 0 0 2年 9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 5 0 7例患者的 5 45块游离组织瓣移植 ,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腓骨瓣、前臂皮瓣和腹直肌皮瓣为最常用的 3种游离组织瓣 ,占全部游离瓣的 96 0 %(5 2 3 / 5 45 ) ;游离瓣的临床成功率为 98 2 % (5 3 5 / 5 45 ) ,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 4 8% (2 6/ 5 45 ) ,抢救成功率为 61 5 % (16/ 2 6)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2 % (12 8/ 5 0 7) ,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 ,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吸烟、饮酒、放射治疗和年龄 (高龄和儿童 )等均非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 ,其明显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52.
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橡皮条引流)(78例)与负压引流组(125例),记录术后涎瘘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10.40%)低于传统方法组(16.67%),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腮腺术后涎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预防腮腺术后涎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对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ME)已成为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一。除此之外,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根治术是预防局部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对此也有争议。主要是集中在中低位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略多于10%,而且侧方淋巴结清扫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因而是否有必要牺牲90%没有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4.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敏娴  高岩 《耳鼻咽喉》1996,3(4):239-242
本文将我科1967年7月 ̄1993年7月收治44例口腔颌面部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探讨影响预后因素,男31例,女13例,年龄25 ̄78岁,中位数46岁,颌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口腔粘膜39例,对41例行2 ̄30年随诊,初治病例35例中26例(74.2%)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55.
对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60年至1983年收治的SACC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未经治疗、就诊时无转移的原发SACC病例72例,用Cox回归分析对与血行转移可能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2例中26例出现血行转移,转移率为36%.与血行转移相关的因素有:部位——颌下腺、TNM分期、治疗方式、肿瘤切缘、术后复发.发生于颌下腺ACC易发生血行转移,腮腺ACC的血行转移率(50%)接近颌下腺(55%).临床上应特别注意此二腺ACC的手术范围.SACC的血行转移无法从临床因素中得到全面预知,应对其发生机制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游离腓骨瓣皮岛的血供来源及其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瓣皮岛的血供来源及其可靠性。方法 对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所完成的178例游离腓骨瓣作回顾性分析 ,分析腓骨瓣所携带皮岛穿支血管的类型及皮岛的成活情况。结果  178例游离腓骨瓣中 ,3例因术中未发现明确的皮肤穿支血管而未制备皮岛 ,其余的 175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穿支血管 ,除3例为肌皮穿支外 ,其余均为隔皮穿支。 2例患者因术中损伤穿支血管而放弃皮岛 ,其余 173例均完成皮岛的制备和转移 ,其中 8例为双皮岛转移 ,皮岛最大面积 2 2cm× 8cm ,最小 2cm× 1cm。 178例腓骨瓣中 ,2例因术后腓静脉栓塞而将皮岛连同腓骨瓣一起去除 ,其余的 176例腓骨瓣的 179块皮岛均获得 10 0 %的成活。结论 绝大多数患者的游离腓骨瓣均可制备有明确穿支血管供应的皮岛 ,且绝大多数的穿支血管为隔皮穿支。只要有明确的穿支血管 ,游离腓骨瓣皮岛的血供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57.
带皮岛游离腓骨骨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骨皮瓣皮岛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及可靠性。方法:对55 例携带皮岛的游离腓骨骨皮瓣,分析所采用皮岛的设计、大小、修复部位及存活情况。结果:55 例游离腓骨骨皮瓣共携带皮岛57 块,其中37 块由1 个穿支供血,18 块由2 个穿支供血,2 块由3 个穿支供血。57 块皮岛中,用于口内缺损修复28 块,口外缺损修复7 块,口内和口外软修复1 块,面部软组织充填2 块,单纯用于游离腓骨骨皮瓣术后血供监测19 块。55 例腓骨瓣中,除1 例因静脉血栓经抢救无效后去除外,其余的54 例56 块皮岛均获得100 %成活。结论:游离腓骨骨皮瓣皮岛的血供安全可靠,其在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外,还可以作为游离腓骨瓣术后的观察窗,用于腓骨瓣血供的监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颈清扫术(ND)不同术式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接受ND的术式分为根治性颈清扫术(RND)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RND)组和择区性颈清扫术(SND)组,采用Constant's肩功能量表和ND损伤指数量表对术后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保留副神经组的患侧肩功能优于RND组(P<0.01).在保留副神经组中,SND组的肩功能优于MRND组(P<0.01).SND术后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轻微.结论SND对术后肩功能影响轻微,优于RND和MRND.  相似文献   
59.
联合应用游离腓骨瓣和前臂皮瓣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游离腓骨瓣和前臂皮瓣在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 0 0 0 0 3~ 2 0 0 2 0 1期间完成的 2 3例联合应用游离腓骨瓣和前臂瓣行口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 ,分析缺损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2 3例患者中男性 17例 ,女性 6例 ,年龄 3 1~ 72岁 ,平均 5 2 .9岁 ,所采用的游离腓骨复合瓣中 ,腓骨长度 6~ 15cm(平均 10 .6cm) ,皮岛最大面积 12cm× 5cm ,最小 5cm× 3cm(平均 8.4cm×3 .6cm) ,腓骨的截骨次数为 0~ 3次 (平均 1.7次 ) ,所采用前臂皮瓣最大面积 10cm× 8cm ,最小 6cm× 5cm ,平均 7.8cm× 6.4cm。 2 3例患者的 46块游离瓣全部获得成活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 0 .4% ,但并发症均不严重 ,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结论 :游离腓骨瓣和前臂皮瓣联合应用在大型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安全可靠 ,并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应用我科建立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对临床常用9种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初步试验,其结果为本细胞系对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生物碱,杂类等有较高敏感性,其中以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顺铂为最好,此结果可供临床应用化疗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