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四肢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2月我科对180例开放性损伤创面清创,其中男146例,女34例;年龄12~73岁,平均28.3岁。合并骨折者行骨折固定,负压封闭引流;无骨外露者行皮片游离移植,骨外露缺损者取自体髂骨紧密填塞骨缺损区,转移组织瓣修复。结果 120例无骨外露者游离植皮1~2周后伤口愈合,60例骨外露者转移组织瓣完全成活。11例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伤口感染者转移组织瓣后渗液,换药6~8周愈合。随访1~2个月,骨折愈合,无骨髓炎表现。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全创面高效引流,可作为软组织替代物一期闭合伤口,是治疗开放性损伤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吴剑  鲍同柱 《医学综述》2009,15(13):1929-1931
转化生长因子β在软骨细胞代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促进软骨基质分泌、细胞增生、骨软骨生成分化;短期关节腔内注射可增加骨和次级软骨细胞生成、骨软骨发生。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关节炎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参与了软骨细胞的破坏、软骨基质的降解、滑膜的反应性炎症、骨赘形成等。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比较TiNi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环抱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交锁钉)治疗股骨干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为临床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8对模型随机一侧用环抱器和交锁钉固定,对侧用钢板固定,行轴向、三点弯和扭转试验。结果轴向试验:环抱器组应变大于钢板、髓内钉组,后两组相仿;100 N时,各组位移相仿;200~600 N时,环抱器组位移大于钢板、髓内钉组,后两组相仿。三点弯试验:环抱器组桡度较钢板、髓内钉组大,后两组相仿。扭转试验:环抱器、髓内钉两组扭角相仿,钢板组较环抱器组(≥3 N.m)和髓内钉组小。结论环抱器、交锁钉和加压钢板固定股骨干横行骨折的稳定性依次加强,环抱器固定后的轴向微动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4.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在关节运动、负重中的缓冲过程中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对损伤修复、应激、外界刺激起到修复和增殖作用.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占总体积的1%,关节软骨损伤后主要由软骨细胞增殖、分化来修复,而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极有限,其质与量直接影响修复作用.软骨细胞的增殖受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各种外界环境如机械压力、细胞密度变化等作用,形成一个网络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55.
杨宜  舒世琼  鲍同柱 《河北医学》2012,18(10):1363-1366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于儿童矫形生理学影响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7例,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矫形生理学影响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4个月治疗,实验组在各个平面对运动和痉挛的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GMFM评分为(141.83±22.55)分,对照组为(101.27±14.33)分,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踝足矫形器能有效改善患者在各个平面上对运动和痉挛的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6.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我们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22例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发现负压封闭引流也时常出现堵管现象,通过改进装置,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樊攀  陈园  鲍同柱 《中国肿瘤》2015,24(7):589-592
摘 要:肿瘤诱导的骨髓疾病是多种细胞共同作用的动态病理过程。骨转移性肿瘤细胞可与免疫细胞、髓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髓源性细胞群系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基因表达及功能,改变骨髓微环境。全文对骨髓基质细胞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杨宜  舒世琼  鲍同柱 《骨科》2012,3(4):196-199
目的评价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2月,对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合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患者年龄17.0~59.0岁,平均31.5岁,术前病程5.0~37.0个月,平均13.0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史,术前影像学提示分别不同程度合并有关节滑膜增生、骨赘,前、后踝撞击症,关节软骨损伤等。手术先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外踝下弧形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结果 13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后随访3.0~25.0个月,平均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3~71分,平均(50.2±2.5)分;术后79~93分,平均(86.9±4.1)分。且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分析闭合性急性与陈旧性跟腱损伤重建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我们收治的67例闭合性跟腱损伤病例,急性损伤48例,陈旧性损伤19例,对其进行手术重建,首年隔3个月随访1次,第1年后半年随访1次随访时对其进行跟腱损伤评分、Arn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跟腱功能测试和临床检查,计量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41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没有发生跟腱再次断裂。急性跟腱损伤组术前跟腱损伤评分(1.3±0.31)分,术后3、6及12个月时跟腱损伤评分分别为(7.8±1.12)、(9.25±1.33)和(9.47±1.3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性损伤组术前跟腱损伤评分为(3.26±0.84)分,术后3、6及12个月,跟腱损伤评分分别为(6.4±1.08)、(9.51±1.28)和(9.57±1.35)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rner-Lindholm法评定急性跟腱损伤组术后3、6及12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6.6%、95.4%和98.8%。陈旧性损伤组术前跟腱损伤术后3、6及12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0.7%、0.7%、92.6%和98.2%。踝关节残疾障碍指数显示急性跟腱损伤在3个月与陈旧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急性跟腱损伤组优于陈旧性组(P0.05),以后随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提踵显示急性跟腱损伤在3个月能提踵的比例与陈旧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急性跟腱损伤组优于陈旧性组(P0.05),以后随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跟腱损伤患者返回工作岗位平均时间为48 d(42~56d),陈旧性跟腱损伤患者返回工作岗位平均时间为45 d(38~62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急性还是陈旧性跟腱损伤一旦确诊后建议手术重建,虽然急性跟腱损伤近期效果优于陈旧性跟腱损伤,但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小腿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小腿骨及皮肤缺损的开放胫腓骨骨折5例,经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早期植骨,再次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待骨痂生长后去除外固定架,6~12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随访9~38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结论 对5 cm以内骨缺损,大块皮肤缺损经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早期植骨,可缩短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