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病人的感染控制。方法通过开展腔镜手术600例采取的相对固定腔镜组成员,对腔镜器械程序化、标准化的清洗、消毒、灭菌,科学的质控监测,人员的素质教育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600例病人,术后经住院治疗2~5 d均痊愈出院,无感染发生。结论熟练掌握腔镜器械程序化、标准化的清洗、消毒、灭菌、科学的质控监测及规范的登记记录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思想素质教育是感染控制的基础,固定腔镜组成员是感染控制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2.
小儿心功能不全时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例常见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儿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SEDF)浓度,并与31例正常小儿对照,结果对照组SEDF为0.58±0.17(0~0.98)nmol/L,心功能不全组为0.37±0.18nmol/L,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心功能越差SEDF含量越低;年龄、性别及心脏病类型对SEDF影响不显著。作者指出预测SEDF不但有助于了解心功能,也可指导洋地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3.
低血钾周期性麻痹伴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兰云  范正公 《人民军医》1998,41(7):403-403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温针配走罐法与口服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配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坤泰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采用温针配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见效快,患者容易接受,总有效率优于口服坤泰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视力正常眼波前像差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主观型光线描计波前检测仪检测218例(218眼)的波前像差.通过Zernike多项式计算1~35项Zernike像差的权重值,最小二乘方数据拟和眼整体波前像差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结果 Zernike像差权重值中第3项(0°或90°散光)最大,为(0.685±0.758) μm,第26项(第6阶四叶型像差)最小,为(0.092±0.098)μm.视力正常眼整体波前像差平均RMS值(0.586±0.429) μm,符合lognormal2分布,90%区间为0.181~1.321 μm.结论 视力正常眼存在波前像差,并且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说明单用视力来评估视功能并不全面,波前像差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视觉质量,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6.
患儿,男,6岁。住院号66968。因浮肿、尿少5天,住某公社医院,按“急性肾炎”处理:忌盐;肌注青霉素钾盐40万单位,每日二次,共5天;口服双氢克尿塞25mg,每日三次;口服10%氯化钾10ml,每日三次,共服100ml。经治后病情反而恶化:浮肿加  相似文献   
27.
三种体位试验的心血管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比较了常用的立位耐力试验、倾斜床和在倾斜床上悬坐被动起立试验时的心泵功能、总外周阻力和收缩时间间期组参数,以期从中选出最佳方法,用于飞行员晕厥的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以后两种方法为佳,尤以倾斜床试验更好。  相似文献   
28.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75%氧气和25%氮气的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应用不同浓度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有较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明显减少(两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P均〈0.01),特别是大剂量用药组减少54.61%。结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能有效抑制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化。  相似文献   
29.
高度近视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患者32人59眼,其中LASIK术31眼17人、LASEK术28眼15人,近视等效球镜度数均〉-6.0D。术前、术后1d、术后2w、术后1m、术后3m、术后6m应用Orbscan Ⅱ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比较LASIK及LASEK两组间各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LASIK组与LASEK组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IK组角膜后表面前隆高度术后1m、术后3m、术后6m较术后1d、术后2w好转,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IK与LASEK两组间角膜后表面前隆高度比较:术后2w时LASIK组较LASEK组角膜后表面前隆高度更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m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LASIK及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前隆,早期以LASIK术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
眼科术后出现呃逆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现象,如反复发作且长时间不能缓解,对于术后患者的休息及手术预后(尤其是内眼术后)有较大影响,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收治的眼科病人中,共有30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呃逆症状,经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均得以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