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矢状断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膝关节矢状断层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形态、可出现的层面情况并测量有关数据 ,为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1例 (2 2侧 )经福尔马林液防腐的膝关节标本按MRI检查姿势标线 ,冷冻后用断层带锯作厚 5mm的矢状断层 ,获得 314断层 (观察 5 84层面 ) ,对各断层面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进行观察 ,并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 半月板后角高度明显高于前角 (P <0 0 1) ,内侧半月板后角宽度约是前角的 2倍 ,而外侧半月板宽度前、后角基本一致 ,外侧半月板体部宽于内侧且更靠近中轴 ,盘状半月板主要发生于外侧 ;正中矢状面显示交叉韧带全长的出现率为 82 % ,其全长的最好层面为正中矢状面和正中旁 1cm层面 ;前交叉韧带与矢状面的夹角较后交叉韧带小 ;前、后交叉韧带在股骨和胫骨的附着点宽约 12mm ,各附着点宽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膝关节矢状断层形态学研究提示半月板的后角容易损伤 ;外侧半月板后角明显较内侧窄而高 ,此为临床所见外侧半月板较内侧半月板更易损伤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和穿刺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学骶髂关节 (SIJ)炎是强直性脊柱炎 (AS)诊断的关键。由于SIJ结构复杂、个体差异大 ,给临床X线早期诊断带来不少困难。虽然CT、MRI的应用大大提高了SIJ炎诊断的敏感性 ,但仍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有关SIJ活检的报告 ,使本病的病理诊断提到议事日程。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骶髂关节的解剖SIJ在构造上属于滑膜关节 ,也是滑动关节。关节面覆以软骨 ,有滑膜、关节间隙、滑液 ,骶面略为凹陷 ,髂面稍为凸出。该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骶骨耳状面不规则 ,约在上 3个骶椎的外侧面 ,向外向后 ,前面较后面宽…  相似文献   
13.
心冠状窦的观测及其口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临床对心冠状窦作导管介入提供依据,本文对30例成人正常心脏的冠状窦进行观测.取自心大静脉和钝缘静脉汇合处作为起端.冠状窦穿入右房壁处作为末端,冠状窦长度的均值(X±SDmm)为44.40±4.95(3.42~5.32),起端外径为3.75±1.11(1.92~6.40),中部外径为6.05±1.52(3.72~8.20).末端外径为8.93±1.76(5.52~12.00).冠状窦口全部朝向右前上方,窦口中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9°±6(37°~61°);窦口呈椭圆形者22例占73.3%,呈圆形者8例占26.7%;窦口长径为11.53±2.03(7.22~17.50),宽径为9.33±2.91(5.02~13.00).冠状窦瓣:有不完全瓣膜者22例占73.3%,无瓣膜者8侧占26.7%;瓣膜呈半月形者12例占54.6%,袋状(瓣膜成片覆盖窦口面积超过一半的)和网状各4例各占18.2%,条索状和筛状各1例各占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 SIJ)炎的确立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关键[1].目前,SIJ炎的诊断以影像学手段为主(包括X线、CT和MRI).X线的分辨力较低,而且由于结构的重叠,难以对SIJ炎作出早期的诊断.影像学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CT和MRI.最近国内外陆续开展的SIJ穿刺技术[2,3],直接获取SIJ可疑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对SIJ炎作出更早期的诊断,同时又可以进行局部用药,是一项颇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了解SIJ的解剖学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SIJ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就与影像学相关的解剖学结构,对SIJ炎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以及穿刺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中国南、北方风湿痛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探讨风湿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ILAR—China)协作的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或COPCORD的程序,分别于1987、1992、1995和1999年对4个人群16岁以上成人共10638人进行调查,收集分析有关风湿痛资料。结果4次调查风湿痛患病率分别为11.6%、12.5%、16.0%和19.8%。虽然十多年来风湿痛患病率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北京1987年ILAR—China调查的结果。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腰,其次为膝和颈;腰痛多见于农村居民,颈痛则多见于教师人群;无电梯的楼房居民膝痛患病率显著高于平房居民;本地区人群骨密度峰值高于包括北京在内的13省市;风湿痛患病率高的人群求医意识较强,但各人群残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汕头地区风湿痛患病率低于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纬度、性别、年龄、职业、人体功效学、营养、骨密度以及求医意识等,可能是风湿痛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在建立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老龄小鼠模型基础上,定量比较了黄芪、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脾和脾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乌三组脾巨噬细胞的面数密度、面密度、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而灰度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乌三组的面数密度、面密度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差异而灰度皆增高;吞噬率在黄芪和何首乌组不如对照组而黄芪加何首乌组则达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黄芪和何首乌对环磷酰胺引起的脾抑制性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药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2例炎症性腰背痛或不对称性下肢滑膜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扫描、MRI平扫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病理证实的早期骶髂关节炎中,69%(31/45)MRI显示骶髂关节存在炎症性改变。但17例病理检查骶髂关节无炎症性改变者,也有59%(10/17)MRI表现不同程度骶髂关节炎症性改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和41%。结论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临床应用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内皮质激素注射的疗效.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CT导引下穿刺SIJ滑膜部,取组织标本后,在CT导引下原路进入SIJ,每侧注入丙酮缩去炎舒松15mg.记录分析病人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22例(78.6%)疼痛明显减轻,晨僵、夜间痛、SIJ压痛、"4”征、ESR升高及需使用NSAIDs的例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所有SIJ标本均有炎症表现.结论SIJ关节内注射长效激素,可作为对NSAIDs不耐受或无效的AS和uSpA病人的一种有效的缓解腰背痛手段,同时uSpA病人SIJ病理标本的获得,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效应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B)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和MTT法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实验则分两大组 ,人外周血DC组为B +LAK +DC ,人脐血DC组为B +DC CTL ,检测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高表达HLA ABC、HLA DR、HLA DQ、CD54和S 10 0蛋白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两种来源D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②人外周血DC组和脐血DC组的细胞毒活性均为实验组 >对照组 (P <0 0 1) ,人脐血DC组 >人外周血DC组 (P <0 0 1)。结论 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 ,均能明显增强效应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 ;而经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更强。提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DC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8年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3例膝骨关节炎病人行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参照Lequesne骨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性评估法制定观察表,记录每次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情况。治疗后头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结果:168个关节完成1个或1个以上疗程的治疗。其中54个关节(32%)2个疗程,36个关节(21%)3个疗程,12个关节(7%)4个疗程,4个关节(2.4%)8个疗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在168个关节中,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的有效率为92.9%;半年和1年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8%和39.2%。有效率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但重新用药有效。关节指数、体块指数及X线分级积分较低者,疗效较好。结论:玻璃酸钠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适用于关节指数、体块指数及X线分级较低者。有效率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的趋势,但重复用药后仍可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