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断指再植术后不同镇痛方法比较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断指再植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 ,寻找断指再植术后最佳镇痛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 2 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 3组 :输液泵组 1 1 0例 ,静脉持续匀速输入镇痛药 ;肌注组 5 5例 ,根据患者要求间断肌注哌替啶 ;口服组 5 5例 ,1次 / 6h口服散利痛。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及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疼痛严重程度 :肌注组 >口服组 >输液泵组 (P <0 .0 1 ) ;药物副反应 :输液泵组 >肌注组与口服组 (P <0 .0 5 ) ;术后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率 :肌注组与口服组 >输液泵组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输液泵组镇痛效果最好 ,但不良反应较多 ,护士应正确实施护理干预 ,减少镇痛不良反应 ,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的推广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8、0.854,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0.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3.
<正>笔者所在科作为全军手外科中心,自2005-01~2010-06共收治军人手外伤住院患者272例,通过分析军人手外伤患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01~2010-06共收治军人手外伤患者272例,其中男236例,女36例;干部28例,士官74例,战士170例;年龄17~38岁,平均21岁。军龄<1年119例,1~3年77例,>3年76例。伤因:军事训练伤216例,工作伤28例,体育锻炼伤16例,其它12例。诊断:关节损伤60例,软  相似文献   
54.
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术后1d始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34例,术前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训练时由健侧肢体开始,待方法和力度完全掌握后再行患肢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末临床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的1、3、6月末的Harris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末康复训练计划的依从性、掌握程度和完成量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改变康复训练流程能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增加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4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采用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0.014),在S0与S1、S1与S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9、0.370),在S2与S3、S3与S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基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判别函数预测G1、G2、G3、G4的正确率分别为55.65%、28.25%、27.83%、66.67%,预测S0、S1、S2、S3、S4的正确率分别为43.33%、6.49%、19.01%、31.11%、71.29%;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预测G4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831(P=0.000和0.000),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5.235×103u/L和≤5.535×103u/L为标准,其预测G4和S4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和0.822、0.678和0.758、0.687和0.77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G4和S4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手外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手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医院手外科的2768例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调壹,数据分析用FoxPro和SPSS软件包.结果 手外伤患者年龄为(29.06±32.13)岁,15-35岁的患者占78.79%,男女性别比为3.5:1;每年的7-8月、3-4月、11-12月为事故高发期,每天的12:00-18:00为事故高发时段;受伤原因以工作伤为主,占79.01%;伤后就诊时间平均为3.25h;平均住院日为9.67d;出院后3个月随访率为70.38%,随访人群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42.40%,出院后6个月随访率为65.93%,随访人群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03%.结论 手外伤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健康教育应针对手外伤的发生特点,采取患者健康教育与相关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院前院中院后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掌握健康教育技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断指再植出院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09年行断指再植手术的276例出院患者(试验组)施行过渡期护理模式,术后6个月统计随访到的病例数、遵医嘱定期复查的患者及随访患者的手功能评定等级,并与2008年同期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276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全部得到随访,能够定期复查者252例(91.30%),手功能恢复评定优良259例(93.84%),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了不问断连续性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改善了患者的健康转归,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5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1],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免疫炎性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2].  相似文献   
5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1],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免疫炎性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2].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注不同药物拔针后穿刺点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396例手外伤患者按静脉输注药物不同分为普通药物(抗生素)组219例,抗凝药物(抗生素+抗凝药)组177例。再用随机方法分为普通Ⅰ组(70例)、普通Ⅱ组(68例)、普通Ⅲ组(81例)和抗凝Ⅰ组(56例)、抗凝Ⅱ组(62例)、抗凝Ⅲ组(59例)。Ⅰ组患者(包括普通Ⅰ组和抗凝Ⅰ组)在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穿刺点止血应用屈肘抬高手臂;Ⅱ组患者应用直肘抬高手臂;Ⅲ组患者由护士按压止血。观察3种止血方法在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的出血率。结果普通药物组应用屈肘抬高手臂3min,可达到与同组由护士按压止血3min同样的有效止血效果(P>0.05);抗凝药物组直肘抬高手臂4min可达到与同组由护士按压止血4min同样的有效止血效果(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患手不能帮助按压穿刺点,根据静脉输注的药物不同,选择屈肘抬高手臂或直肘抬高手臂的止血方法,可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节约了护士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