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血小板GPⅡb精氨酸584-终止信号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2例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thrombasthenia,GT)患者均存在血小板膜GPⅡb基因第17外显子第9644位核苷酸C→T杂合子突变,导致血小板GPⅡb第584位上的精氨酸变成终止信号。因为GT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杂合子...  相似文献   
232.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1994年4月至2008年8月对6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61次AHSCT治疗,移植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5例,霍奇金淋巴瘤(HL)3例,浆细胞瘤3例。ANLL采用预处理方案为MAC方案:美法仑(Mel)160 mg/m2×1次,阿糖胞苷(Ara-C)2.0/2.5 g×2次,环磷酰胺(Cy)1.8 g/m2×2次;淋巴瘤以及浆细胞瘤采用预处理方案:全身放疗(TBI)+Cy,单次照射8~10 Gy,剂量率5 cGy/min,Cy 1.8 g/m2×2次。或在以上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结果 所有患者重建造血,1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6 %。60例患者长期随访,1例患者失访。移植组中位随访期为52(2~211)个月,复发13例(21.3 %),复发中位时间为18(2~77)个月。死亡14例(23.0 %),现生存47例(77.0 %),中位生存时间为66(15~211)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7.5±5.5)%,比同期单纯接受化疗者的(31.6±7.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HSCT移植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33.
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 blasticlymphadenopathy,AILD)是一种病因不确 切,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Frizzera[1]于1974年第 一次提出AILD,并提出它并非肿瘤性疾病,但 Kaneko等[2]于1982年在5例AILD患者淋巴结内 发现细胞有获得性克隆性的染色体异常,从而证明 AILD是肿瘤性疾病。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 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伴γ球蛋白 增高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 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该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 年1月至2004年5月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其诊断与治疗。 …  相似文献   
234.
患儿,女,11岁,因发热,面色苍白2周,伴双下肢浮肿5天入院.入院查体:T 38.3 ℃,贫血貌,头发亚麻色,皮肤可见石板样散在白斑,面色苍白,眼色素减淡,眼球震颤畏光,咽稍充血,双肺未闻罗音,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3 cm,脾入盆腔,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血常规:WBC 2.7×109/L,RBC 1.73×1012/L,Hb 45 g/L,Plt 11×109/L,B超示:肝脾大,肝门多发淋巴结肿大,寄生虫全套(-),CRP:37 mg/L,免疫全套(-),乙肝全套(-),病毒全套(-),家族史:父母为直系第三代近亲结婚,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0.14,红系0.68,粒系增生减低,中幼粒以下各阶段比值减低,部分粒细胞浆中可见1至多个粗大的颗粒或包涵体,该颗粒大小不一,直径2~6 μm,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成棕红、粉红、紫红或灰兰色.  相似文献   
235.
小儿血小板无力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上板无力症(glanzmann thrombsathenia,GT) 为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是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IIIa)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1]。下面根据1986年后的标准诊断总结我科1983-1999年门诊及病房共22例GT资料^[2]。  相似文献   
236.
[目的]探讨血栓性疾病红细胞磷脂促凝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红细胞体外溶血后获得的磷脂代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中的脑磷脂,以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为基质血浆,测定凝血时间(APTT)。[结果]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血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磷脂APTT均明显较正常人延长,但各疾病组之间APTT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磷脂促凝活性降低,患者红细胞磷脂含量下降可能导致红细胞流变性的异常,后者可能参与了疾病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237.
35例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AL)的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内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随着抗感染措施的加强,重症感染导致的死亡率明显下降,颅内出血逐渐成为AL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临床上AL患者颅内出血的治疗及预防均较困难。因此.分析AL颅内出血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降低AL的死亡率和提高缓解率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35例AL患者因颅内出血死亡的临床资料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8.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bcl-x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bcl-x(bcl-xL、bcl-xs)在44例AL患者AL细胞中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抑凋亡基因bcl-xL在AL初治组中的表达比完全缓解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在复发患者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是初治患者的1.96倍(P<0.01)。促凋亡基因bcl-xs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xL基因高度表达(bcl-xL≥0.50)在复发组的发生率为66.7 %,比初治组(20.7 %)明显增高(P<0.01)。bcl-xL基因高度表达患者临床治疗无效率为86.7 %,与非高度表达组(19.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cl-xL的高度表达可作为AL患者不良预后的监测指标;bcl-xL的高表达可以降低AL的化疗敏感性而且是AL复发的高危因素,AL的发病可能与抑凋亡基因bcl-xL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9.
目的:了解长兴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状况,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规范管理.方法:对2011-2013年长兴县各医疗机构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检测.结果:2011-2013年总共监测消毒样品2 882份,总合格率96.2%;各年度合格率为94.9%、96.4%、97.1%;各医疗机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总合格率分别为97.8%、96.6%、95.5%、96.1%;医疗机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的总合格率分别为96.2%、95.9%、93.3%、99.5%.结论:长兴县各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仍然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40.
格列卫治疗进展期慢粒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即加速期、急变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对α干扰素(IFN-α)耐药或不能耐受的CML进展期患者设为实验组,予以格列卫口服,持续314个月。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44.4%,主要遗传学缓解率为1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6.7%。血液学不良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并与疗效相关。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轻且易耐受。结论与传统化疗相比,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