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平喘宁治疗哮喘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镉还原柱层析及比色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豚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NO、TNF-α含量.结果:哮喘组豚鼠BALF中NO、TNF-α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在平喘宁治疗后,BALF中NO、TNF-α含量比哮喘组豚鼠明显降低.结论:平喘宁可通过降低NO、TNF-α含量而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加虫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加虫类药治疗。结果:治愈8例,显效26例,有效48例,无效19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78.85%。结论:中医辨证用药加虫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体外研究人参皂苷Rb1( GRb1)对谷氨酸漏出所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至10 d的海马神经元分为谷氨酸损伤组和GRb1治疗组,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测定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谷氨酸(1.25、2.5、5、10μmol/L )作用2 h后细胞活力下降,分别为(93.9±2.1)%、(82.3±1.4)%、(51.2±1.2)%、(32.7±1.3)%。其中谷氨酸5μmol/L作用2 h后存活(51.2±1.2)%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P<0.01),接近对照组的50%。与对照组相比,给予5μmol/L谷氨酸作用2 h后,谷氨酸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上升[(7.52±0.11)nmol/mg pro vs.(3.93±0.36)nmol/mg pro];抗氧化的SOD活性明显下降[(37.28±1.72)NU/mg pro vs.(55.39±1.73)NU/mg pro]。同时观察到大量的凋亡细胞出现[(34.5±1.8)%,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与谷氨酸组(5μmol/L,2 h)相比, GRb1(1、10、100、200μmol/L)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分别是(64.9±1.7)%、(72.3±2.2)%、(70.4±3.2)%、(71.6±2.3)%,P<0.01,GRb11、10、100μmol/L组可以观察到MDA水平的轻度下降,但与谷氨酸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GRb110、100μmol/L可以提高SOD活性( P<0.01),GRb11μmol/L组未观察到该效应。给予GRb11、10、100μmol/L 干预后细胞凋亡率下降,分别为(27.3±1.7)%、(19.4±1.2)%、(23.5±1.9)%,P<0.01。结论 GRb1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抗氧化及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I)在脑缺血小鼠血管发生和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野生型和24只TNF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局灶性脑缺血组(每组12只),在脑缺血和假手术后第3天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脑缺血后第7和第28天,应用葡萄糖载体-1(glucose transporter-I,Glut-1)/BrdU免疫荧光染色双标记评价梗死周围区新生血管,标记BrdU检测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别采用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3rdU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BrdU双标记检测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存活.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野生型(418.000±28.404)和TNFR1基因敲除(528.000±60.597)小鼠血管发生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t=-1.644,P=0.131);脑缺血后第7天,TNFR1基因敲除小鼠Glut-I/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14.833±2.182对27.500±4.209;t=2.672,P=0.023),DCX/BrdU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163.000±11.106对257.168±12.213;t=5.705,P=0.000);脑缺血后第28天,TNFR1基因敲除小鼠NeuN/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6.000±0.577对11.000±1.571;t =2.988,P=0.014).结论 TNFR1可能在脑缺血后期的神经血管再生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脑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口服脑复康,观察组加服通脑饮,连续服用8周。2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进行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力状态速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长谷痴呆量表(HDS)评分,检测血清中s Fas、s Fas 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水平。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0 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H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 0%vs 72. 5%; 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Fas、s Fas L、TC、TG、HbA_(1c)、F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 05)。结论:通脑饮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同证型与神经传导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不同证型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将56例DNP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A组)、痰瘀阻络(B组)、阳虚寒凝(C组)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末端ML、MCV及其AMP。结果:①三组正中神经ML逐渐延长,AMP逐渐降低,而MCV呈逐渐下降趋势,而且三组相比均(P〈0.05)。②三组尺神经A组与C组的AMP、MCV相比均(P〈0.05)。③三组胫神经A组与C组的MCV相比均(P〈0.05)。④三组腓神经ML逐渐延长,AMP逐渐降低,而MCV呈逐渐下降趋势,三组相比AMP、MCV(P〈0.05)。结论:MCV、AMP以及ML在DPN不同证型中的变化具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M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观察通脑灵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 3 2例脑梗塞患者服用通脑灵煎剂 ,每天 2次 ,1个月为 1个疗程 ,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判定疗效。结果 ,基本痊愈 7例 ,显著进步 16例 ,进步 4例 ,无效 5例 ,显效率72 %。通脑灵治疗脑梗塞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