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伟素(糖胺聚糖,GAG)对早期DN干预治疗的研究.方法 测定60例DN患者和26名健康人的血浆CGRP、ET水平及GAG干预治疗1个月、3个月前后CGRP、ET、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 NA组与对照组相比,CGRP、24 h尿蛋白量有明显差异(P<0.05);ET水平差异更显著(P<0.01).MA组与对照组相比,CGRP、24 h尿蛋白量、ET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使用GAG患者CGRP、ET 1、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量1、3个月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GAG治疗患者三项指标1、3个月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CGRP分别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强负相关(r=-0.447),ET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强正相关(r=0.515,P<0.01);CGRP与ET呈强负相关(r=-0.427,P<0.01).结论 老年早期DN患者CGRP水平下降.ET水平升高,GAG干预治疗后CGRP水平回升,ET水平下降.GAG对早期DN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棕榈酸诱导胰岛素瘤细胞MIN6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在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瘤细胞MIN6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胰岛素瘤细胞MIN6分别在含有不同棕榈酸浓度(0~0.5 mmol/L)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孵育,培养基中加或不加PI3K/PKB的阻断剂LY294002;TUNEL法观察凋亡并计数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MIN6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PKB)及其磷酸化蛋白p-PKB(Ser473)的表达;RT-PCR法检测BAX、BCL-2mRNA的表达。结果MIN6细胞凋亡随着培养基中棕榈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LY294002可增强其凋亡程度;棕榈酸抑制MIN6细胞的PKB在473位丝氨酸位点的磷酸化,抑制BCL-2mRNA的表达并促进BAXmRNA的表达。结论棕榈酸可能通过抑制PKB磷酸化的激活而诱导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比较pH监测正常与异常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35例和健康体检者10例,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依据动态pH监测Demeester评分将NERD患者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食管动力的差异。结果 pH监测异常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LES压力(LESP)显著降低(P<0.05),pH监测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H监测正常组和异常组均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表现为食管远端收缩波波幅及远端收缩积分降低和有效蠕动比例减少,pH监测异常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 pH监测不同NERD患者间存在食管动力特征差异,pH监测异常NERD组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端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根据尿酸水平将23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低尿酸组、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分析各组糖代谢状况,同时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患者的尿酸水平。结果新诊断糖尿病、总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比例在低尿酸组(28.57%、65.71%及80.00%)和高尿酸组(35.14%、64.86%及86.49%)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7.58%、45.45%及67.27%)(P均<0.05)。结论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水平均与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初期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检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干预治疗1个月NO、ET、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UAER和ET: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逐渐升高,NO逐渐降低.MA组中UAER、ET和NO:西洛他唑组(B组)干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1组(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更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更显著,二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ET与UAER呈强正相关(rET=0.458,P<0.01);NO与UAER呈强负相关(RNo=0.493,P<0.01).结论 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较肯定,并且联合治疗效果好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NRS2002在预估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潜在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潜在的化疗不良事件的干预措施。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149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完善NRS2002评分及相关病史采集,评估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149例患者中,有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评分≥3分)的老年肿瘤患者占43.6%,无营养风险占56.4%,其中年龄、肿瘤类别分布、化疗不良反应分级、WBC、Hb、Scr、UA及血清K+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分级与NRS2002评分呈正相关性,与WBC、Hb、SCr、UA及K+、Ca2+呈负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提示NRS2002评分的高低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分级显著正相关,而SCr则是一个负性预测因子。结论:NRS2002可准确预估老年肿瘤化疗患者面临的潜在化疗风险,早期纠正贫血或可缩小老年肿瘤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风险;肾功不全不再是化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报学领域期刊发文时滞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分析发文时滞较短的论文的作者、机构以及研究主题等特征。【方法】利用Spearman统计检验和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Scientometrics和《情报学报》期刊论文的发文时滞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发文时滞较短论文的作者的h指数、机构排名以及关键词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该两种期刊论文的发文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具有相关性趋势,相关性并不显著。选题为当前领域研究热点的科研成果能够获得快速承认和发表,作者和作者所在机构的名望对于缩短论文的发文时滞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人员投稿以及期刊编辑部审稿和出版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液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非透析患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2组均参照KDOQI和KDIGO指南给予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1.5%腹膜透析液1 000 mL清洁灌肠,观察组先用1.5%腹膜透析液1 000 mL冲洗肠道,然后用尿毒清颗粒2包加入生理盐水200 mL保留灌肠40 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血清磷(P)、钾(K)。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重、脘腹胀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而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均下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显著提高,而且观察组Scr、BUN、U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eGFR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磷、血钾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液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CKD5期非透析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操作简单,改善电解质紊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移植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活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肺移植手术的23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术后72 h内离床活动情况,系统收集病人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36例肺移植病人中39例术后72 h内离床活动,早期离床活动率为16.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术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时长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长是肺移植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肺移植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率低,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移植术式为单肺移植、ECMO支持时间>12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3 d的病人,加强相关影响因素评估与干预,以缩短病人术后卧床时间,促进病人早期离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