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38篇
药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监测外源基因在不同重组痘苗代次中的稳定性.方法 裂解法提取8个代次插入有HIV基因的重组痘苗DNA,用实时定量PCR的绝对和相对定量方法 ,研究不同代次基因组中插入的外源基因与痘苗基因组的数量关系.结果 绝对和相对定量方法 均证明,在传代过程中,重组痘苗中的外源基因有缺失现象.结论 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 可以特异、定量地分析外源基因在重组痘苗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评价毕赤酵母表达的HIV-1中国株CN54 Gag蛋白在Balb/c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利用重组Gag蛋白单独及与重组DNA或痘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产生的特异性结合抗体和IgG1/IgG2a,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反应。结果3个蛋白单独免疫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中不加佐剂的免疫组诱导免疫反应低于其它两组。但3组的CTL杀伤活性均不明显。重组蛋白和重组DNA及痘苗联合免疫均诱导产生了较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而且重组痘苗初始免疫一蛋白加强免疫组还诱导产生了较强的CrL反应。结论酵母表达的HIV-1 Gag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与重组DNA和痘苗疫苗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能刺激动物产生更强的HIV-1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为构建HIV-1蛋白疫苗和探讨各类疫苗的联合免疫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效表达HIV 1中国株CN5 4的Gag蛋白,初步确立发酵和纯化工艺。方法 PCR扩增CN5 4Gag基因,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S1 0 ,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 ,G4 18筛选高表达工程菌,利用5L发酵罐进行高密发酵,通过SPSepharoseFF和DEAESeparoseFF柱层析,用HIV 1阳性血清和p2 4抗原检测试剂盒对纯化后的Gag蛋白进行免疫学性质的鉴定。结果 构建了高效表达CN5 4Gag蛋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发酵罐培养的菌体密度吸光度(A6 0 0 值)超过30 0 ,Gag蛋白表达量达到12 0mg L。纯化后的Gag蛋白纯度高于90 % ,p2 4检测强阳性并能够与HIV 1阳性血清发生特异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结论 本研究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了HIV 1中国株CN5 4的Gag蛋白,并进行了纯化和鉴定,为针对我国新一代HIV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通过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个体内准种间的差异,探讨HIV的系统进化的发生模式。方法 从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IV.1gp120全长基因,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对所获得的目的克隆测序并分析。结果 获得同一患者的16个克隆的gp120全长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克隆序列均为CRF07_BC亚型,但在系统进化树上16个克隆可明显分为A、B两群,其中13个克隆属于A群,2个克隆属于B群,1个克隆(编号XPD7)位于A、B群之间,通过simplot软件的重组分析,发现XPD7克隆为A群和B群的重组株。结论 发现了我国广泛流行的HIV-1CRF07-BC毒株准种间的重组现象,准种间的重组作为HIV进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将导致HIV毒株的快速进化的发生,可能更易逃脱宿主的免疫监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建立一套新的亚型鉴定方法,仅仅使用巢式PCR,一次扩增,即可对我国HIV-1主要流行株B、C和CRF01-AE进行亚型鉴定。方法 从HIV阳性样本中提取核酸,使用能覆盖HIV-1型M组gag区的引物进行第一轮扩增,第二轮扩增则使用分别检测B、C、CRF01-AE亚型的三套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三套引物放在同一个反应管中。反应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后观察,不同亚型的位置不同,以此来判断亚型。另外设计一套引物,专门检测我国重组株CRF07-BC和CRF08-BC。所有样品均经过基因测序、系统进化树分析,以进行结果验证。结果 在检测的119份样品中,经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B亚型样品43份(欧美B11份,泰国B32份),C、CRF01-AE、A和D亚型样品分别为54份、17份、3份和2份。其中C亚型的样品,有52份属于CRF07-BC和CRF08-BC。而经过上述多重巢式PCR方法检测到的B亚型样品为35份(81.4%),C亚型46份(85.2%)和CRF01-AE13份(76.5%)。另外,检测CRF07-BC和CRF08-BC重组株的引物特异性地检测到43份(82.7%)样品。上述结果与基因分析结果吻合,各个亚型之间无交叉,一种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只对该亚型有反应,而对其他亚型无反应,特异性达到100%。虽然有时会有非特异扩增带,但一般不影响结果判断。结论 我们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的H1V-1亚型鉴定方法,不需基因测序,即可检测我国主要流行株B、C、CRF01-AE、CRF07-BC和CRF08-BC。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初筛方法在我国及其他国家HIV-1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我国HIV 1主要流行毒株亚型的envV3~V4区变异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nested PCR对 1 57份获自我国 1 2个省份的HIV 1毒株env区序列进行扩增 ,并使用ABI 377型测序仪测序 ,然后应用BLAST、GCG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或程序对env基因V3~V4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B′亚型毒株V3顶端四肽存在着 4种类型 :GPGR ( 54% )、GPGQ ( 2 8% )、GPGK( 1 6 % )和GPGA( 2 % ) ,B′/C重组毒株全部为GPGQ( 1 0 0 % ) ,CRF0 1 AE重组毒株呈现GPGQ( 95% )和GPGR( 5% )两种类型 ;B′/C和CRF0 1 AE重组毒株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N 糖基化位点比B′亚型毒株N 糖基化位点保守。而B′亚型毒株V3环的净电荷分别显著高于B′/C和CRF0 1 AE毒株 (P <0 .0 1 ) ;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的结果显示 :B′亚型毒株有 9.2 6 %可能使用CCR5,7.4 1 %可能使用CXCR4 ,其余 83.33%不能对辅助受体的使用作出预测。所有B′/C重组毒株被预测可能使用CCR5。CRF0 1 AE重组毒株有 90 .4 8%被预测可能使用CCR5,没有被预测为使用CXCR4的序列 ,9.52 %不能作出预测。结论 B′亚型毒株大部分可能为NSI型 ,少部分可能为SI型 ,而B′/C和CRF0 1 AE重组毒株绝大部分为NSI型。我国主要流行株的V3~V4区尤其是V3环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流行重组株B/C 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变异特点,探讨这些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使用GCG和Bioedit软件中的程序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同时进行网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 总计154份样品中CRF07-BC为120份,CRF08-BC为34份,两种亚型有较广泛的分布,CRF07-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5.748±1.352),CRF08-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1.259±1.931).结论 我国流行重组株CRF07-BC比CRF08-BC有较长的流行时间,CRF07-BC与CRF08-BC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相比,主要为半胱氨酸富含区和核心区的变化.在这两个区位点变化可能影响Tat与细胞因子如cyclin T1的结合能力,而成为CRF07-BC在我国流行中获得传播优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8.
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HIV-1基因组结构复杂,编码大量调节蛋白与辅助蛋白.转录水平调节主要依赖细胞内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1ong terminalrepeats,LTR)和病毒因子及大量细胞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实现.本文就HIV-1 LTR区的转录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广西HIV-1 CRF01-AE重组毒株env基因V3环序列变异及其与生物表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西主要流行区收集来的50份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中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env基因片段并进行亚型鉴定,选择38份CRF01-AE重组型HIV-1毒株env,基因V3环及邻近区域的序列进行系统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38份CBF01-AE重组毒株中36份与分离于广西地区的CRF01-AE.97CNGX2f和泰国代表毒株THCM240接近,另外2份与中非共和国代表株90CF402聚成一簇;CRF01-AE重组毒株V3环顶端四肽存在着4种类型:CPCQ、GPGR、GPGH和GPGA;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结果显示:71.05%的CRF01-AE重组毒株可能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28.95%不能对其辅助受体的使用情况做出预测。结论广西HIV-1 CRF01-AE重组毒株V3顶端四肽变异较大,而且大部分毒株可能为NSI型。这可为广西该毒株的防治和诊断试剂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观察医源性HIV感染者CD8+细胞非细胞毒性HIV抑制反应(CNAR),并比较CNAR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HIV感染者的CD8+细胞,按2:1,1:1,0.5:1和0.25:1的比例,与体外急性感染的CD4+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物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与阴性对照比较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 CNAR活性达到80%病毒抑制率时,CD4<300个/μl组的平均CD8与CD4比例为2.4:1,CD4>300个/μl组的平均CD8与CD4比例为1.3: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的CNAR活性与其CIM细胞计数相关,CD4>300的个体较CD4<300的个体有着更显著的抑制HIV复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