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3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西立伐他汀对THP-1细胞CD4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通过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单核细胞CD4 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是否存在抑制作用 ,初步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将培养的THP 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西立伐他汀 ,运用RT PCR法检测CD4 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RN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培养基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浓度。结果发现 ,西立伐他汀抑制THP 1细胞CD4 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RNA的表达 ,并呈浓度依赖性。西立伐他汀在 0 .0 1μmol L时 ,CD4 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无明显降低 ,但在 1和 10 μmol L时 ,CD4 0mRNA的表达下调 5 5 %、89%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RNA的表达亦明显下降 (0 .4 5 3± 0 .13比 0 .0 73± 0 .0 1和 0 .0 0 9± 0 .0 0 1)。培养基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浓度在西立伐他汀 1和 10 μmol L时分别从 0 .4 6 9± 0 .0 6降低至 0 .2 4 3± 0 .0 4和 0 .0 39± 0 .0 1(P <0 .0 5 )。结果提示 ,西立伐他汀能抑制THP 1细胞CD4 0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分泌 ,提示他汀类药物可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 ,防止斑块破裂 ,从而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群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ApoE)的遗传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的关系。方法808例受试者,其中脑卒中430例、冠心病167例及对照组211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ApoE4表型携带者的TC、LDLC和ApoB水平显著高于ApoE2表型携带者(P<005),ApoE3/3表型携带者的LDLC水平也高于ApoE2表型携带者(P<005),而ApoE2表型携带者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ApoE4(P<005),这种作用在男女两性中相似。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老年人群血脂水平,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PPAR γ)C16 1→T变异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apoE及PPAR γ基因多态性。结果 apoE4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13 0 5 %比 7 35 % ,P <0 0 5 ) ,而冠心病组PPAR γCT基因型 (2 2 7% )显著低于对照组 (34 4 % )。PPAR γCT基因型影响apoE4基因型与血脂的关系。apoE4与PPAR γCT基因型的对冠心病有显著交互作用 (P =0 0 39)。结论 PPAR γCT基因型与apoE4基因型对血脂水平存在交互作用 ,同时PPAR γCT基因型影响apoE4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RT PCR法分析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表达,发现肥胖儿童脂肪细胞apo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重度及中心性肥胖尤甚,提示apoE基因可能与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小剂量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小剂量3-羟-3甲戊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lovastatin(洛他汀10mg/天)和simvasatin(辛伐他汀5mg/天)对28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影响,结果发现,服药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下降21.4%(2周)和30.4%(4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36.3%和52.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升高15.5%和28.3%,这三项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96.
为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环氧合酶 2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影响 ,探讨环氧合酶 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机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的方法 ,观察 4 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 18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 2的表达 ,同时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单核细胞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 (0~ 10 μmol L)干预 2 4h后环氧合酶 2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环氧合酶 2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1.6 4± 0 .2 5比 0 .5 9± 0 .2 1,P <0 .0 5 )。阿托伐他汀在体外明显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 2的表达 (P <0 .0 5 ) ,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提示 ,环氧合酶 2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起作用 ,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 2的表达 ,环氧合酶 2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降脂外抗炎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TNF α和IL 10的作用。方法 测定 39例老年AMI患者 (AMI组 )、2 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OMI组 )及 2 0例正常老年人 (正常人组 )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 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6周测定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结果 AMI组TNF α、IL 10水平明显高于OMI组 ;OMI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正常人组血清IL 10未检测到。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1周、6周TNF α水平均显著下降 ,6周后辛伐他汀组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 10水平 6周后均显著降低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AMI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作用 ,对IL 10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饮食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兔模型后,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或淀粉1.5 mg/(kg·d).2周后取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脂肪细胞培养.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和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脂肪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r=0.890, P<0.001)和脂肪细胞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r=0.688, P=0.007).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过氧化体酶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负相关(r=-0.857,P<0.001),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869, P<0.001).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可诱发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分泌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水平,该效应与其降低胆固醇和上调脂肪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及非诺贝特对其的影响。方法:15只兔随机等分为3组,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动脉粥样硬化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12周,非诺贝特组在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加非诺贝特30mg·kg-1·d-1干预4周。实验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RT-PCR测定脂肪组织TF和PAI-1mRNA表达;同时采血10ml,分离血浆,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可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P<0·05),血清三酰甘油(TG)无明显升高;加用非诺贝特治疗4周,TC和TG均无明显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组脂肪组织TF和PAI-1mRNA表达(分别为1.15±0.01和1.20±0.01)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3±0.01和1.10±0.01),均P<0·01;血浆TF和PAI-1活性[分别为(74.4±28.8)ng/L和(15.6±1.9)×103AU/L]较正常组[分别为(33.1±10.7)ng/L和(6.9±0.9)×103AU/L]增高(P<0·05)。非诺贝特组TF和PAI-1mRNA表达(分别为1.02±0.01和1.06±0.01)、血浆TF和PAI-1活性[分别为(40.3±12.2)ng/L和(7.5±1.5)×103AU/L]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表达TF和PAI-1增加,活性增强,非诺贝特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TF和PAI-1的表达及活性,提示非诺贝特可能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且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以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随着新的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的使用,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