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双侧胸腔病变时需行普胸外科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对策。方法对7例双侧胸腔及肺不同病变(A组)和84例相同病变(B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中,一侧肺叶切除3例,纵隔肿瘤切除2例,分期两侧肺叶切除2例。B组中,肺大疱合并或不合并气胸51例,其中的30例接受了电视胸腔镜手术。B组其余33例为双侧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6例、肺结核16例、支气管扩张症8例和支气管源性肺囊肿3例;其中的28例仅做一侧手术。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双侧胸腔内存在不同种及同种病变临床并非少见,不同种病变中最常见的是各种类型结核合并其他疾病,同种病变最常见的是双侧肺大疱(合并或不合并气胸)。双侧病变并非均需手术处理,而是根据具体病情定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肺隔离症的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检查。16例均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作者主张本病手术治疗,手术中应注意滋养血管的处理,并提防多条血管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并亚甲蓝染色定位在胸腔镜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58例患者,行CT引导Hookwire系统与亚甲蓝染色联合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若术中快速病理为肺癌则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统计穿刺定位时间、并发症,肺楔形切除术时间等。结果穿刺定位时间20.18±5.39 min,少量气(9/58),胸膜反应(2/58),血胸或血气胸(2/58);肺楔形切除时间15.71±4.25 min。结论术前CT引导穿刺并亚甲蓝染色定位肺小结节方法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提高成功率,对肺小结节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病史摘要女性,22岁,因"反复咳嗽20余年,近1个月來加重伴咯血"入院。患者自出生后无明显诱因下经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尤以进食后明显,症状反复,22年来虽有时有缓解但始终迁延不愈。曾多次就医,均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抗生素及止咳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最长时可2-3个月无症状。入院前一月咳嗽加重,伴黄色脓性痰,时有痰中带血,鲜红血,每日约二十余口,发热,体温37-38℃,外院继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转來我院。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我们对于肺癌的认识以及对其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临床上Ⅰ期NSCLC治疗预后最佳,5年生存率可达60%~80%,但即使对于完全切除的Ⅰ期NSCLC复发率仍然达25%~50%[1].Ⅰ期NSCLC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而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等在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指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4- 2008年我院196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其手术前后血清标本中CEA浓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亚厘米(≤1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自2009-2015年,78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根据术前CT表现将其分为3组,纯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组、混合型GGO组和实性结节组.78例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原位腺癌、微浸润癌以及浸润癌),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纯GGO及混合性GGO组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在实性结节组可见4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纯GGO组为100%,混合性GGO组为99%,实性结节组为90%.结论:胸部CT表现为GGO形态(包括纯GGO和混合性GGO)的早期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可行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在内的亚肺叶切除术;对于实性亚厘米结节的肺部病灶,因其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术仍然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叶病变多因肺部感染所致,中叶肺癌发生率低而易误诊。为探讨中叶肺癌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效果,总结11年间手术治疗39例中叶肺癌(占同期肺癌手术总例数的5.1%)。手术切除34例(87.18%),开胸探查5例。手术方式以中叶切除和双肺叶切除为多。23例术后辅以化疗或加免疫治疗。随访率为92.3%。23例术后化疗和免疫治疗者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43.48%、30.43%。术后未作辅助治疗的13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30.77%、15.38%。二组生存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中晚期肺癌占多数,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病理分期、组织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全肺切除术对心肺功能影响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因此,对该类患者的术前肺功能的评价及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自1983年至2005年10月对47例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就诊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近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20.
本组14例肺大疱,术后使用呼吸机治疗。男13例,女1例,年龄21~74岁,平均55.5岁。行右肺大疱切除5例,左侧肺大疱切除4例,正中开胸双侧肺大疱切除3例,胸腔镜(VATS)双侧及右侧肺大疱切除各1例。合并慢支肺气肿10例,双侧肺结核1例。术前合并气胸7例。其中1例术前即气胸合并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使用时间12小时至20天,平均108小时。术后复查血气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后2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自动出院3例,其中1例为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对侧气胸,肺部感染,呼吸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