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对XLD琼脂、SS琼脂、HE琼脂3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3个不同批次的待测样品,以生长率、选择性和特异性为测试指标,分别重复测定20次。结果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菌CMCC(B)50115和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在SS琼脂、XLD琼脂、HE琼脂上三批次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大于0.5,且三批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利桑那沙门菌CMCC(B)47001在XLD琼脂上三批次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在0.9以上,三批次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目标菌在受试三批次培养基上均呈现正常的生理生化特性,形成具特征性的菌落。粪肠球菌ATCC29212在3种培养基上生长均受抑制。结论根据ISO/TS11133.2-2003培养基的性能评价标准判断,XLD琼脂、SS琼脂、HE琼脂培养基均符合标准要求,整体性能稳定、一致。  相似文献   
62.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63.
广东省1992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省1992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彭国文,莫美仪,谭海玲伤寒是我省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1989、1990、1991年我省伤寒发病率分别为3.02.十万、5.23/十万和5.92/十万,1992年达6.61/十万且发生多起局部暴发,严重地影响人民身体...  相似文献   
6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之一,近年来,由它所致的食物中毒等感染性腹泻的散发和暴发流行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其在不同pH下的生长情况与普通大肠杆菌、非O1群霍乱孤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  相似文献   
65.
珠江河口水体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江河口水体01/0139群霍乱弧菌的污染情况,提出改善水体霍乱弧菌监测的建议,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霍乱监测资料和疫点分布状况,在珠江水系广州段选择设立24个采样点,每月采集水体标本进行01/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噬菌体一生物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K-B法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3月~2007年2月共采取862份水体样本,其中有67份检出01或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7.77%,血清型以01群为主,尤以稻叶型占优;01群菌株均为非流行株,2株0139群菌株检出ctx毒力基因;菌株耐药分析发现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谱有所差异.结论:01/0139群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环境中广泛存在,常年均可从水体中分离获得.必须加强环境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6.
广东部分地区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军团菌污染情况,为军团菌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广东省部分地区各种场所空调冷却塔水共116份进行军团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116份水样中共分离出军团菌73株,水样总阳性率为62.9%。检测出的军团菌以嗜肺军团菌(LP)为主,其中LP1型占42.50%。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需引起重视以防止军团菌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LVA)两种分子分型方法在布鲁氏菌分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采用PFGE和MLVA分子分型方法对60株布鲁氏菌地方株和3株标准菌株(16M、544A、1330S)进行分型比较。结果 63株菌株间PFGE相似性系数介于72.1%~100%,在94.4%相似水平可区分羊、猪、牛3个种,在100.0%相似水平上可分为14个群29种PFGE型别,分辨力为0.957 5;MLVA相似性系数介于16.9%~100%,在52.3%相似水平可区分羊、猪、牛3个种,在100.0%相似水平上可分为8个群47种MLVA型别,分辨力为0.985 2。结论 PFGE和MLVA均可在一定的相似系数从种的水平区分羊、猪、牛3个种,但不能区分同种异型;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布鲁氏菌的分子分型,MLVA较PFGE具有稍高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68.
广东省福氏志贺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4年广东省4个不同地区分离的35株福氏志贺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以了解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志贺肠毒素1(ShET-1)基因set1、志贺肠毒素2(ShET-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al)为靶基因进行检测,并用set1和sen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35株福氏志贺菌中,有33株(94.29%)为ShET-1阳性,34株(97.14%)为ShET-2阳性,所有菌株的ipaH基因均为阳性,只有20株(57.14%)的ial基因为阳性。35株菌共分3种基因型:1株为set1(-)/sen(-),1株为set1( )/sen(-),33株为set1( )/sen( )。结论广东省的福氏志贺菌的ShET-1和ShET-2携带率非常高,set1( )/sen( )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2017年广东省1株百日咳鲍特菌(简称百日咳杆菌)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对2017年广东省百日咳杆菌分离株(BP_GD201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这株菌的ptx S1、prn、fim2、fim3等主要抗原基因,并与我国的百日咳杆菌疫苗生产株CS株的抗原基因序列以及Gen Bank中收录的百日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wg-SNPs方法与NCBI上获取的31株国内外百日咳杆菌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广东分离株BP_GD2017的基因组大小为3.64 MB,G+C含量67.74%,rRNA操纵子3个,分别是5S、16S和23S,46个tRNA,基因组结构和特征与我国疫苗生产株CS株以及其他地区和时间分离的百日咳杆菌基因组相似。分离株的ptx S1基因为A型、prn基因为2型,均与我国疫苗生产株CS株不同,fim2和fim3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我国疫苗生产株CS株同源性为100%。wg-SNPs基因进化显示与我国疫苗生产株CS株在不同的进化分支,而与近年来流行的其他地区(美国、英国、荷兰和挪威等地)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广东省这株百日咳分离株与我国疫苗生产株CS株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变异,遗传进化分支选择也出现了改变,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分离株,可以从基因组水平上更加准确地分析基因重组、突变和进化,可以为制定百日咳疫苗免疫策略以及新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研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0.
广东省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表型和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广东省2005-2006年分离的布鲁氏菌菌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分析与省内及既往菌株的同源性。方法 运用常规方法鉴定了6株布鲁氏菌菌株,进一步用BCSP31-PCR技术和PFGE方法进行种的水平区分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6株菌均为羊种3型,属特异性基因BCSP31阳性,菌株间的PFGE分型相似值介于69.2%~100%。结论 广东省这2年分离的布鲁氏菌菌株均为羊种3型,与1985年比较发生了种的改变,PFGE方法可在种的水平区分布鲁氏菌的3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