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广东省1989~1991年痢疾菌型,耐药性及质粒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1989~1991年从广东省各地上送的88株痢疾杆菌鉴定与分型结果:优势菌型仍为福氏志贺氏菌(B群),占77.27%,其次为宋内氏志贺氏菌(D群),占20.46%,痢疾志贺氏菌亚型(A群)占2.27%,未检出鲍氏志贺氏菌(C群)。在B群中,F2a占67.65%,Flb占22.06%,Fla占5.88%,FⅢ占4.41%。抽取其中40株痢疾杆菌对18种抗生素做药物敏感试验发现100%菌株出现多重耐药性,能耐5~16种药物,而对萘啶酸最敏感,敏感率达97.83%,其次磺胺药+TMP为52.17%。抽取其中37株痢疾杆菌检测质粒结果有83.78%的菌株含有一条以上的染色体外的DNA——质粒区带呈现不均一的质粒图谱。  相似文献   
42.
1996年5月我们从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粪便中分离到一株国内罕见的沙门氏菌Ⅱ(SalmnllaⅡ),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遗传物质多态性特征,探索其鉴定及溯源方法。方法运用自动化核糖体基因分型系统,用EcoRⅠ酶或PvuⅡ酶,对广东省分离的沙门菌和金葡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应用BioNumerics软件比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使用PvuⅡ酶对32株沙门菌酶切,分为19个核糖体型,使用EcoRⅠ酶对14株沙门菌酶切,分为2个核糖体型。使用EcoRⅠ酶对49株金葡菌酶切,分为31个核糖体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自动化核糖体基因分型能有效鉴定沙门菌和金葡菌。沙门菌血清分型与Ribotyping分型无高度相关性,但两者结合,能更有效鉴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确定食物中毒的来源和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44.
广东省87株人源沙门氏菌群型的分布莫美仪,谭海玲1991~1993年我所肠道细菌实验室常规鉴定全省各地上送的沙门氏菌共87株.其中来源于病人血液或粪便71株.来源于健康人粪便16株。鉴定用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59种和163种系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  相似文献   
45.
广东省48株脑膜炎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广东省脑膜炎奈瑟菌(Nm)对5种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以了解广东省脑膜炎奈瑟菌的耐药性并指导流脑防治工作。[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从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48株脑膜炎奈瑟菌对5种抗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脑膜炎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结果依次为:氨苄西林MIC90 0.047μg/ml、MIC50 0.032μg/ml;氯霉素MIC90 1.000μg/ml、MIC50 0.750μg/ml;利福平MIC90 G256μg/ml、MIC50 0.380μg/ml;磺胺异恶唑MIC90 G256μg/ml、MIC50 G256μg/ml;头孢三嗪MIC均〈0.016μg/ml。[结论]广东省脑膜炎奈瑟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三嗪的敏感率高,仍可作为临床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而对磺胺异恶唑、利福平的耐药率高,其作为流脑首选的预防用药的传统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46.
2005年广东省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和带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我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开展流脑监测工作。选择广州市番禺区、茂名化州市、韶关乐昌市、东莞市及汕头市潮阳区作为流脑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广东省流脑监测方案要求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广东省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8.9%(675/856),C群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23.7%(203/856);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65%(7/1077)。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结论:广东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Nm的带菌率也很低,提示大部分人对A群流脑有免疫作用。但我省健康人群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一旦有传染源传人,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2007年广东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不同地区流行优势菌型之间以及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方法 对疫情与监测菌株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不同地区优势菌型稻叶型1d之间、霍乱疫情与常规监测中分离的相同型别菌株之间进行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7年从广东省霍乱疫情中获得31株菌株,共3种血清型,优势菌型为O1群稻叶型1d,不同地区病例的稻叶型1d菌株分子分型相似度在94.5%~100%之间;常规监测分离株16株,菌型分布散在,与疫情菌株的菌型分布一致性差,相同生物型的霍乱疫情与监测菌株同源性不高.结论 广东省2007年霍乱优势菌型稻叶型1d菌株为多克隆并存,显示为流行间歇期的特征.需利用分子分型技术开展分离株的分析,加强对流行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48.
生食水产品常见病原微生物污染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生食水产品以及养殖水等样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方法从珠江三角洲地区18家不同档次酒店采集生吃水产品148份、养殖水43份和砧板试样134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测;采取规范生吃水产品制作流程和消毒措施规范化等综合管理手段,超高压灭菌以及辐照杀菌等试验,对生食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采集各种样品325份,检出常见病原菌7种共79株,检出率为24.31%;从25份生鱼肉中检出华支睾吸虫5份,检出率为20%。高档酒店生食水产品中病原菌检出率14.46%,中、低档酒店检出率平均为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400~800MPa的超高压作用30min或0.43kGy的钴^-60辐照剂量作用20min,均可保持生食水产品感官性状并同时杀灭病原菌。结论广东地区生食水产品中普遍存在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9.
广东省非O1群霍乱弧菌对O/129磷酸盐出现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1986~1994年从腹泻病人粪便和外环境标本检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119株中,有10.08%和5.88%分别对10μg和150μg的O/129磷酸盐出现抗性,出现抗性最早的一株是1986年从海产品中检出的。对10μg和150μg的O/129出现轻度敏感者分别占4.20%和3.36%,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可能会增加。在抗10μg和150μgO/129的7株非O1群霍乱弧菌中,有5株同时抗磺胺甲基异恶唑(SMX),但仍有2株对SMX敏感。在分离鉴定时应加以注意,并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宋内志贺菌暴发分离株及散发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2014-2016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分离的14株宋内志贺菌暴发菌株和6株散发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PFGE分析,并选择其中6株代表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NCBI上获取的51株国内外宋内志贺菌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萘啶酸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和亚胺培南完全敏感。PFGE分子分型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分离株之间PFGE指纹图谱有很高的相似度(93.2%),基于全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宋内志贺菌分离株同处在一个进化分支上,与来自韩国的菌株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论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分离的宋内志贺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和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试验菌株之间具有相似的PFGE指纹图谱,遗传进化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