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5 3岁。以反复上腹痛并消瘦 1年 ,黑便 8个月 ,腹胀 2周 ,于 1996年 8月入院。1年前在某院查 ,肝肋下 5cm,脾肋下 3cm ;B超示“肝转移癌伴少量腹水”;CT示“肝癌 (弥漫结节型 )伴脾内转移”,经γ-干扰素等中西药物 (具体不详 )治疗 3个月 ,肝脾明显缩小 ,复查 CT“肝内占位明显减少 ,脾内占位消失”。但住院过程中及出院后反复排柏油样黑便 ,OB持续 +~ 。无饥饿痛和反酸 ,无咳嗽、咯血、盗汗 ,无腹泻及脓血便。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另一医院查 ,MRI示“肝脏弥漫性占位病变较前明显减少 ,脾大 ,腹膜后淋巴…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指导拉米夫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按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将105例CHB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LT>200 IU组32例,ALT 100~200 IU组38例.ALT<100 IU组35例.所有受试对象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结果 治疗后,ALT>200 IU组和ALT 100~200 IU组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ALT<100 IU组的患者(分别P<0.01和P<0.05);ALT>200 IU组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b转换率明显高于ALT<100IU组的患者(P<0.05).结论 治疗前ALT水平高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3.
蔡立勉  汤钊猷 《肿瘤》1989,9(5):217-218
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亟需探索有效的综合治疗,以期减少或延缓根治术后的复发,或提高姑息术后放化疗的效果。应用Coley’s Toxin(MixedBacterial Vaccine,MBV——混合菌苗)治疗恶性肿瘤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菌苗有所改进并取得一定效果。MBV系采用链球菌与沙雷氏菌混合培养加热灭活获得,国外正部分试用于临床,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肝癌切除术后模型进行治疗研究,并对临床根治术后和姑息术后放化疗患者的MBV保护作用和促进巨噬细胞(Mφ)活性效应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44.
建立反相间接血凝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的方法。检测177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各病种阳性率53.1%~80.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0%)。各病种阳性平均滴度为1:53.8±2.4~1:190.3±2.8,正常对照组为1:20。提示幽门螺杆菌抗原可侵入血液,血清抗原测定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5.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维生素A,纤维连接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检测21例慢活肝、32例肝硬化患者(无感染组)及26名正常人的血浆VitA、纤维连结蛋白(Fn)的含量,结果表明,慢性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VitA缺乏。肝硬化感染者更为严重,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Fn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VitA缺乏可能是肝硬化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47.
用RIA法测定352例胃镜病理诊断的胃、十二指肠病患者之胃液或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水平。结果表明,胃液EGF水平在胃癌明显升高,在消化性溃疡降低;血清SS及GAS水平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病中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溃疡病的血清SS和GAS呈负相关趋势。各种胃病血清SS水平相近,胃液SS水平胃癌显著高于良性胃病,且胃癌胃液SS显著高于其血清SS水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影响溃疡病的血清GAS和SS水平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血清SS水平,HP感染严重时慢性萎缩性的血清SS水平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48.
49.
胃液多胺与胃癌的关系研究蔡立勉1邓思珊2周东3潘秀珍1关于恶性肿瘤和血尿多胺的关系已有报道。为了增强胃癌诊断的特异性,我们研究了胃液多胺和胃癌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胃癌患者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胃病患者44例经胃镜病理证实。晨空腹吞服胃液采集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胃疾患时急性时相血浆蛋白腔分泌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ICS-Ⅱ免疫化学系统检测18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癌患者的胃液。结果 在胃液中发现数量不等的C反应蛋白(CRP)、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补体_3(C_3)和补体_4(C_4)等急性时相血浆蛋白(APPs),证明这些蛋白向胃腔内分泌——腔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浅表性胃炎或兼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显著升高(P<0.01),胃癌又较慢性萎缩性胃炎显著升高(P<0.01),胃癌术后APPs明显下降(P<0.01)。结论 APP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这些疾病的鉴别也有一定价值。胃癌患者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后可刺激Ⅰ型APP表达,使CRP、α_1AG、C_3和C_4显著升高,但对Ⅱ型APP却有抑制作用,导致α_1AT下降。这对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