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49岁。 1998年 5月入院。入院前一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 ,尿量减少 ,诊于某医院 ,拟腹水待查 ,行保肝利尿、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半个月 ,无明显改善出院。后在当地多次抽腹水以缓解症状。入院前 1个月腹胀加重 ,伴下肢浮肿。既往体健。入院体检 :T36 .4℃ ,P75 min- 1 ,R18min- 1 ,BP14/ 9.3k Pa。神志清楚 ,营养状况差。左锁骨上可触及蚕豆大淋巴结 ,质硬 ,移动性差。右肺语颤减弱 ,叩诊浊音 ,呼吸音降低。腹膨隆 ,全腹轻压痛 ,肝脾不大。辅助检查 :WBC(2 7.1~ 34.3)× 10 9/ L,N89.5~ 93.8,Hb10 8~ 134g/ L,Pl…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患者,女,43岁。1997年9月20日以腹胀5个月,呕血8h入院。查体:T37℃,P98/min,R20/min,BP14/8.7kPa,神志清醒,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2cm,脾肋下8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3×109/L,Hb64g/L,PLT36×109/L。尿常规(-);粪常规(-),粪OB( ),腹水常规,清亮,黄,Rivalt(-),WBC25×109/L。血生化:A/G27/19g/L,Bil58.7μmol/L,DBil8.7μmol/L,ALT27IU/L,AST54IU/L,r-GT12IU/L,BUN6.3mmol/L,Cr78μmol/L,K 4.8mmol/L。胃镜:食道静脉曲张度。入院止血后大便转黄。因右下颌出现包块,肿痛剧烈,…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肠炎福建省立医院(350001)潘秀珍,蔡立勉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不论应用何种放射源,在5周内照射剂量超过50Gy(5000rad)时,约8%患者可发生不同部位的肠道放射...  相似文献   
4.
应用ICS-Ⅱ型免疫化学自动分析仪测定67例胃癌和201例良性胃疾病胃液中α_1酸性糖 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探讨其对胃癌临床诊断的价值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转移的关 系。结果表明,胃癌胃液α_1酸性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胃疾病(P<0.05);胃液前白蛋白水平相互 间无明显差别(P>0.05)。α_1酸性糖蛋白诊断界限为10mg·L-1,诊断敏感性79.10%,特异性80.60%, 准确性80.22%。随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进展,以及浸润深度的加深,α_1酸性糖蛋白水平 亦趋增高。而浸润深度为T4时反而回落,但统计学分析各期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测定胃液α_1酸性糖 蛋白对诊断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胃液α1酸性糖蛋白测定和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CS-Ⅱ型免疫化学自动分析仪测定67例胃癌和201例良性胃疾病胃液中α1酸性糖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探讨其对胃癌临床诊断的价值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胃癌胃液α1酸性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胃疾病(P〈0.05);胃液前白蛋白水平相互间无明显差别(P〉0.05)。α1酸性糖蛋白诊断界限为10mg·L^-1。诊断敏感性79.10%,特异性80.60%,准确性80.2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和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附2059例分析蔡立勉,潘秀珍,郑松龄,何利平,傅丹,吴芳用尿素酶试验法(HPUT)检测2059例慢性胃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分析其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选择胃镜检查的病例。病理取胃窦大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胃黏膜低级别内瘤变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形态及病理特征,总结其发病特点,以提高其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病理活检首次诊断为低级别内瘤变或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共45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特点,其中包括性别、年龄、Hp感染、病变部位、肉眼形态、胃肠化及萎缩情况,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并探讨胃低级别内瘤变合并肠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部位、病变形态及Hp感染是导致LGIN合并肠化的危险因素,并具有统计学意义(OR=2.6,9.6、7.5、6.7,16、4.9,3.6,P<0.05).结论 年龄、病变部位、肉眼形态、HP感染是LGIN患者合并肠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对肝星状细胞(HSC)Ⅰ型、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HSC-99细胞,以不同浓度OCT作用24 h后,MTT法观察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Ⅰ型、Ⅲ型胶原,半定量RT-PCR法检测MMP-2、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CT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rHSC-99增殖(P<0.05),在一定剂量范围(1~8 μg?L-1)内,随着OCT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OCT各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Ⅲ型胶原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OCT组MMP-2 mRNA呈高表达(P<0.05)。结论:OCT能抑制HSC增殖,下调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MMP-2 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对HBV携带者的疗效及相应临床意义.方法115例HBV携带者中治疗组70例接受拉米呋啶治疗一年,对照组45例仅做一般护肝治疗.按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将治疗组分为三组:>8.00组14例,6.00~8.00组41例,4.00~6.00组15例,分别在疗程的第3月、6月、9月、12月动态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阴转率显著升高(P<0.01).在疗程的第3月、6月、9月、12月,4.00~6.00组(P<0.01)和6.00~8.00组(P<0.05)血清HBVDNA含量均显著低于>8.00组;4.00~6.0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8.00组(P<0.01,P<0.05),6.00~8.00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8.00组(P<0.05).结论拉米呋啶的疗效与HBV携带者体内的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低者对拉米呋啶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手术观察32例肝癌的生长状态研究其淋转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肝癌包膜完整组淋转水平显著高于包膜不完整组,提示淋巴细胞功能与包膜完整性关系密切,T淋巴细胞有抑制肝癌扩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