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该文介绍了精神心理健康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概念及发展概况,综述了精神心理健康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准备、实践范围与角色任务,旨在为我国培养精神心理健康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配合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苓桂术甘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艾灸神阙穴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坠积性肺炎的成因及相关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颖  顾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50-51
坠积性肺炎是一种多原因如中风、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由于肺部感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成为重症老年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亡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国外相关报道,其病死率达33%~71%[1].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10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内微出血组(60例)和非脑内微出血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等因素;观察脑内微出血分级与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收缩压、舒张压、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3.90、6.02、4.95、5.15,均P<0.05);脑内微出血患者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均是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26、2.649、1.798,均P<0.05)。脑内微出血分级:0级35例,1级17例,2级3例,3级2例,4级3例。脑内微出血分级和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均呈正相关(r=0.246、0.220、0.386,均P<0.05)。结论 SWI可以清晰的显示脑内微出血,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内微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终末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为及时干预消毒效果提供依据。方法用ATP荧光检测仪随机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消毒后的治疗室操作台面、患者床头柜台面共144个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检测,现场读取ATP荧光检测值,以ATP荧光检测值0~250RLU判断为合格,250RLU判断为不合格。检测不合格物表,现场干预,再次终末消毒,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全院各临床科室治疗室操作台面和患者床头柜消毒前检测均不合格,ATP检测值分别为(780±10.34)RLU和(853±13.29)RLU;首次消毒后操作台面检测合格率为61.97%,患者床头柜台面检测合格率为79.45%。对消毒不合格的位点进行现场干预后重新检测,干预前ATP检测值为(431.02±0.53)RLU,干预后ATP检测值为(1.43±0.59)RL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对终末消毒效果的评价快捷、简便、省时,能及时判断消毒效果的有效性,为现场消毒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A波段紫外线( ultraviolet A,UVA)和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对微弧氧化纯钛表面理化性质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探索新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方法 医用纯钛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处理后,用15W UVA汞灯[λ=(360±20) nm]和15WUVC灭菌灯[λ=(250±20) nm]分别对钛片照射24h.实验分3组:MAO组、MAO+ UVA组、MAO+ UVC组.采用扫描电镜、表面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钛片表面理化性能.双金鸡宁酸色度法测定浸泡2、6、24 h后钛片蛋白吸附率,Hoechst细胞核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计算各组材料表面培养MG-63细胞1、2、4h的细胞黏附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3组材料表面形貌、晶相、元素组成均无明显差别;MAO+ UVC组、MAO+ UVA组和MAO组表面接触角分别为(65.34±1.16)°、(44.64±1.28)°和(3.41±0.4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O+ UVC组蛋白吸附率在2h达到最大值(48.16±1.24)%,显著高于MAO组[(8.22±2.99)%]和MAO+ UVA组[(5.29±2.27)%,P<O.001];培养1、2、4h后MAO+ UVC组表面细胞黏附率[分别为(40.71±4.08)%、(53.72±2.38)%、(70.32±2.85)%]均显著高于相应MAO组和MAO+ UVA组(P <0.05);MAO+ UVC组表面细胞伸展良好,MAO+ UVA组与MAO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UVC照射微弧氧化纯钛表面可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利于细胞的黏附和伸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贝赫切特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Behcet’s disease—relat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D—PN)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9月BD—PN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资料。结果441例BD患者中有5例(1.2%)为BD—PN,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平均晚于BD症状13年(6~22年),病变部位大多累及四肢,神经电生理检查示感觉纤维受累多见。2例患者行神经活检,病理均显示为轴索神经病变。结论BD—PN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贝赫切特综合征合并症,提高对其临床表现的认识并及早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神经活检有助于早期确诊,BD—PN大多需要积极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这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设计斑蝥素衍生物合成路线,寻找低毒有效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方法: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合成斑蝥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并分别通过家兔眼刺激性实验方法和MTT法,以去甲斑蝥素(NCTD)为对照,考查衍生物的刺激性毒性和体外抗癌活性.结果:合成得到3种斑蝥素衍生物a,b和c,药理结果表明化合物a,b和c均对肿瘤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他们的刺激性毒性顺序为:a> NCTD> c>b.结论:合成路线简易可行,得到的衍生物刺激性毒性很小,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医院感染管理是评价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临床医生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手工录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这种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存在填报内容不规范、信息滞后、漏报率高以及无法及时预测医院感染爆发趋势等不足.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院数字化运行、信息化管理进程,为感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实现了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本院于2012年10月开始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进行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