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1.
2004年9月~2009年3月,我院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对13例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进行治疗,12例碎石成功并完全排出结石,1例输尿管镜插入失败。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和大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水平变化,探讨其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检测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重症组50例和轻症组50例,同时选取50例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观察组患儿血清和大便中IL-6、IL-8、hs-CRP的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动态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血清和大便中的IL-6、IL-8、hs-CRP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血清和大便中的IL-6、IL-8、hs-CRP数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样本和大便样本中IL-6、IL-8、hs-CRP指标的动态变化与轮状病毒肠炎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3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35例。结果34例后腹腔镜下取石成功,1例因结石返回肾盂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135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20~55ml,平均36ml。无术后漏尿超过2d。术后2~3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8d。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后B超复查,重度积水9例均较术前减轻,轻中度积水中17例消失、9例明显减轻。术后对于7例重度积水及11例轻中度积水进行2~6个月随访,B超复查均无结石复发,肾积水程度与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时无明显变化。结论后腹腔镜技术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行,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中、重型尿道下裂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54例,阴茎型44例,阴茎阴囊型10例。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cm。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2.6%(50/54),尿瘘发生率为7.4%(4/54)。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4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功能均良好。结论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良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中、重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去神经对青春期大鼠前列腺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及手术组(B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去盆神经节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5周后取前列腺腹侧叶观察其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检测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及nNOS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去神经侧前列腺腹侧叶湿重比A组减少了30.8%(P<0.01),腺体明显减少,细胞高度减低,腺泡萎缩,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nNOS表达下降(P<0.01)。结论:去神经支配引起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使青春期大鼠前列腺生长发育受阻,nNOS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鼻胆管引流在ERCP术后的临床意义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微创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成为诊断与治疗上述疾病重要的手段之一。我科自004年1月~2006年8月采用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技术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86例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下段炎症性狭窄和胆道蛔虫病人,排除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经ERCP确诊后行EST或EST加取石术,其中40例因反复插管或结石较大较多不能一次取尽,或操作时间过长术后置鼻胆管引流(A组),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31~80岁,平均61岁,胆总管…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14例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70例,联合尿道口附近皮肤44例。平均重建尿道长度3.8cm。结果Ⅰ期手术成功率94.74%,其中尿瘘5.26%。术后1月内排尿异常21.93%。未发生器质性尿道狭窄。104例随访3个月-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10例失访。结论对伴有阴茎下弯的、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8.
例1男,35岁,因排尿困难30余年,尿痛、发热5d入院.体检:阴茎外观正常,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正位,前尿道悬垂部约5.0 cm呈条索状,质硬,有压痛及多发黄豆大小结节.抗感染及局部治疗,感染控制后,行逆行尿道造影检查:前尿道通畅,尿道球部前方闭锁,其腹侧有一与之平行的细长影,与后尿道相通;排尿像示后尿道扩张、通畅,球部以远尿道狭窄,与逆行造影所示阴茎悬垂部腹侧细长影相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总结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中、重型尿道下裂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组54例,阴茎型44例,阴茎阴囊型10例.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 cm.结果 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2.6%(50/54),尿瘘发生率为7.4%(4/54).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4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功能均良好.结论 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良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中、重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0.
刘云  张少锋  贾洪涛  甘为  罗茂华 《医学综述》2011,17(9):1424-142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多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B超引导下多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1例(81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均在B超引导下均建立了多通道,其中双通道56例,三通道5例。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住院时间9~30 d,平均10.5 d,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结石总清除率为96.7%。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