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2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盆腔韧带平滑肌瘤由于位置突出于子宫外,且变性类型不同有可能导致声像图差异较大从而失去典型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点,容易误诊为卵巢肿瘤或盆腔其他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盆腔韧带平滑肌瘤变性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42.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TLR4、NF-κB及IL-6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采用鼠代乳品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采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人工喂养,同时行缺氧冷刺激。正常对照组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各组于造模后24、48、72h分别处死10只大鼠切取末端回肠3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分确定为NEC。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肠组织TLR4 mRNA、NF-κB mRNA和IL-6的动态变化。结果 NEC模型组TLR4 mRNA在24h出现高表达,峰值在48h和72h略有下降,各时间点表达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PO干预组24h出现高表达,但随后迅速下降,48h和72h表达值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NEC模型组NF-κB mRNAI、L-6表达值在48h和7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PO干预组在48h也出现高表达,72h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48h内各组动物均未出现组织病理损伤,72h后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出现组织损伤,NEC模型组评分(2.83±0.56)明显高于EPO干预组(1.53±0.35,P<0.01)。结论新生大鼠NEC模型中先天免疫应答启动早于获得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早于肠道组织损伤。经肠道给予生理浓度的EPO可下调TLR4表达,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肠道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43.
金纳米颗粒基因探针同步检测HBV和HCV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同时检测HBV DNA和HCV RNA的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PCR方法扩增HBsAg阳性合并抗HCV阳性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和HCV cDNA并提取.制备Au纳米颗粒HBV DNA、HCV cDNA基因探针.在含有Au纳米颗粒HBV DNA、HCV cDNA基因探针的液相检测体系中加入HBV DNA和(或)HCV cDNA,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 PCR(可扩增HBV DNA和HCV cDNA.出现预期的431bp和323bp特异性条带.使用Au纳米颗粒基因探针通过透射电镜可同步检出乙、丙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的HBV DNA和HCV RNA.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使用Au纳米颗粒基因探针可同步检出乙、丙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和HCV cDNA,甚至可达到无需PCR水平,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4.
目的 回顾性评价平阳霉素碘油(PIE)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2007年经诊断明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采用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以PIE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治疗,术后1、3、6、12个月进行CT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24例瘤体均有所缩小,其中术后3个月CT检查显示18例病灶内碘油完全充填,6例病灶区碘油充填欠佳; 6个月后CT检查显示病变直径缩小大于50% 14例(58.3%),直径缩小小于或等于50% 6例(25.0%),病灶消失者4例(16.7%).6例术前有临床症状者术后2~3个月症状缓解或消失.24例均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PIE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应作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45.
546.
1.材料与方法:对355例经介入治疗的大肝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5例,女性70例,年龄25—80岁,肿瘤大小5—15cm,以单一巨块型为多 ;1250 mA数字减影 X光机; 4F RH超滑导管、3F微导管及相应超导丝。介入术中,首先对肝动脉途径肿瘤供血进行完全栓塞;再观察栓后的肿瘤轮廓是否与CT、MRI的影像相符。如不相符则提示非肝动脉途径的肿瘤供血存在;对于5 cm以上的肝癌,常规检查隔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以便找到开放的侧支动脉;对已作过介入治疗的大肝癌则常规找寻侧支动脉。 2.…  相似文献   
547.
TO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CT评价TO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6例接受TOCE联合HIFU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的CT表现;随机选出同期46例单纯TOCE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37例(37/46,80.4%)病灶体积缩小,缩小率为(27.25±19.89)%;对照组28例(28/46,61.8%)病灶体积缩小,缩小率为(11.89±15.96)%。研究组栓塞灶周边复发5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肝内转移灶15例,对照组16例。在已栓塞灶瘤体大小变化及局部复发方面,前者优于后者,在肝内转移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TOCE联合HIFU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CT在其疗效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cT扫描资料。结果59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36例。CT诊断符合率88.9%;甲状腺癌23例,CT诊断符合率82.6%。除1例甲状腺隐匿性癌外。其余肿瘤均经CT检出。检出率达98%。结论多层螺旋CT在显示甲状腺内肿块以及对肿瘤定性诊断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49.
目的 分析我国护理类科技核心期刊近10年影响因子变化情况,以促进我国护理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 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近10年收录的主要护理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总体排名、区间分布及占比等.结果 CJCR收录的...  相似文献   
550.
目的观察脾部分栓塞后再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待血象升高后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本组10例,1例栓塞后第1天起血小板、白细胞增加,9例第3天起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增加,达至手术标准;1例栓塞后第2天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第3天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8例第4天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与以往同类患者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9.8 d(P<0.01),平均住院费用下降4306.8元(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上升.结论脾部分栓塞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安全,且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