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应小盈  王长谦  何奔 《心脏杂志》2006,18(5):496-498,502
目的为了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析了75名住院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情况和血清IGF-I的浓度。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IGF-I水平明显低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且血清IGF-I水平与血清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并且在非糖尿病患者中,IGF-I值与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有相关性。结论血清IGF-I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与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如体内脂肪含量和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采用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诱导的MSCs移植于阿霉素心肌病心衰大鼠心肌中,评价其存活及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的MSCs,用0.3 μmol/L的5-aza-CdR体外两次诱导第2代MSCs,然后将其用溴氮胞苷(BrdU)标记后植入阿霉素造模成全心衰心肌病大鼠的心肌中,同时以注射无血清培养基(DMEM)的实验动物为对照组.移植后4周,通过心脏射血分数(EF)等超声指标,研究其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另外通过免疫组化研究细胞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MSCs移植组大鼠的EF为(95.2±3.7)%(n=9),DMEM移植对照组的EF为(79.9±6.0)%(n=1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SCs移植大鼠移植前后对照,心功能有改善(P<0.01,移植前EF=82.3%±6.4%).移植的MSCs在心肌中存活,在9只大鼠中均发现BrdU(+)细胞.结论经5-aza-CdR诱导的MSCs移植后4周,能在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肌中存活,并能改善心肌病全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3.
众所周知,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可反映整个心肌复极化过程。自1985年Campbell等首先描述了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QT间期存在微小差异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各导联间QT间期的这种离散性并不是记录的伪差,而可能是心室肌复极障碍的反映,代表不同区域心肌复极的时间差异。由此提出了QT间期离散度这一概念,指同步记录的体表12导联心电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抗体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分析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4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 ;并对 10 0例患者进行了 1年随访。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AMI组 (1.39± 0 .6 8)和UAP组 (1.35± 0 .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81± 0 .31,P <0 .0 1)和SAP组 (0 .94± 0 .36 ,P <0 .0 1) ;随访 1年后 ,有 2 2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发病组 (1.6 7± 0 .6 9)明显高于病变稳定组(1.0 3± 0 .44 ,P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5.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和蛋白表达,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发现,不同浓度(10、20、40mg/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影响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低密度脂蛋白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相应浓度低密度脂蛋白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剂量低密度脂蛋白组,又随剂量增加而增高。提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增强其活性,因而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降解,形成易损斑块,而易损斑块破裂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主动脉内膜剥脱后内皮修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对照组(n=15)、小剂量[10 mg/(kg.d)]白藜芦醇组(n=15)和大剂量[50mg/(kg.d)]白藜芦醇组(n=15),术前2周至动物处死期间经灌胃器给药;术后1周、2周分别应用Ⅷ因子检测和伊文思蓝染色评价各组损伤血管内皮修复情况;术后2周、4周采用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术后1周4、周损伤血管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计数双阳性细胞以评价各组术后1周的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10 mg/(kg.d)白藜芦醇明显促进术后1周及2周的内皮修复,而50mg/(kg.d)不能;10 mg/(kg.d)白藜芦醇显著抑制术后2周、4周的内膜增生,而50 mg/(kg.d)只能抑制术后4周的内膜增生,且效果不如前者;10 mg/(kg.d)白藜芦醇明显促进损伤血管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50 mg/(kg.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d)白藜芦醇显著升高术后1周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32.46±6.52比21.58±3.69,P<0.05),而50 mg/(kg.d)白藜芦醇无明显差异(22.48±6.89比21.58±3.69,P>0.05)。结论小剂量白藜芦醇可上调损伤血管内膜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加快内皮修复及抑制内膜增生;而大剂量白藜芦醇只能抑制术后4周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评价血管僵硬度,观察PWV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入选132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66.4±10.0)岁.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Ⅰ组,n=32),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Ⅱ组,n=33)、2支组(Ⅲ组,n=27)和3支组(Ⅳ组,n=40);同时有创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脉压(CPP).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患者臂踝PWV(baPWV).检测体质指数、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肌酐、左室质量指数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结果:逐步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 =0.46,P<0.01)和CSBP(β=0.19,P=0.013)与baPWV明显相关.baPWV比较:Ⅰ组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83);Ⅲ组、Ⅳ组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P<0.05);Ⅲ组与Ⅳ组无统计学差异(P=0.47). 结论:年龄和CSBP是影响baPWV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ba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作为无创、简便、可重复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8.
原因不明猝死综合征(SUDS)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常夜间发作。在亚洲,尤其东南亚一带多见。在泰国男性公民中,SUDS所致年死亡率达26~36/10万。尽管已明确心室颤动(VF)是导致SUDS患者出现心脏停搏或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将其归于特发性VF一类,但由于其猝死前多无任何诱发因素或  相似文献   
39.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对血清cTnT和D-dime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CS)对血清心脏型肌钙蛋白 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和 D-二聚体 (D-dimer)的影响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进行 CS术的冠心病患者 4 8例 ,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 (n=30 )。分别于 CS或 CAG术前及术后第二天清晨采集空腹血进行血液 c Tn T及D- dim er水平的测定。结果 :CS的患者 ,CS术后血清 D- dim er水平显著高于术前 (分别为 1.4± 2 .0 mg/L vs0 .9±1.0 m g/L,P<0 .0 1) ;而 CS术后血清 c Tn T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0 .38± 1.4 3ng/m l vs0 .30± 0 .32ng/ml,P>0 .0 5 )。CS术后有 6例患者 c Tn T增高 ,其中 5例发生在 D- dimer增高的患者中 (P<0 .0 5 )。CAG的患者 ,造影后血清 D- dimer及 c Tn T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0 .5± 0 .5 mg/L vs0 .8± 0 .4 m g/L,P>0 .0 5及 0 .0 3± 0 .0 2 ng/ml vs0 .0 3± 0 .0 1ng/ml,P>0 .0 5 )。结论 :c Tn T为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CS术后血清 c Tn T水平稍有增加 ,而血清 D- dim er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 D- dimer增高者易并发 c Tn T的增加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比浊法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来判定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并将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抵抗分组,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4.3%。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比较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5.3±3.3vs3.5±2.9,P<0.01)、总胆固醇[(5.3±1.6)mmol/Lvs(4.7±1.0)mmol/L,P<0.05)]及冠脉病变程度[(65±53)分vs(31±29)分,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4.3%,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和冠脉病变程度可能是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