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7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36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科学   363篇
综合类   861篇
预防医学   322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98篇
  8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7-2013-07,对10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采用超声骨刀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回植联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方法重建胸腰椎后柱结构。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约1年。术后3月复查胸腰椎CT及三维重建示回植椎板开始融合,胸、腰椎生理弧度可,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胸腰椎MRI未见肿瘤复发,脊髓受压等。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将椎板整块切除后回植的椎管成形术,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是一种新的治疗胸腰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及纤维腺瘤(FA)CD34、SM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FA患者20例,良性PT患者10例,交界性PT患者5例,恶性PT患者5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CD34、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CD34在FA与良性PT中的表达部位存在差异,其表达强度与PT的恶性程度呈正比,SMA在FA中的表达与良性PT存在强度差异,其表达强度与PT的恶性程度呈正比。结论免疫组化检测CD34与SMA的表达可做为鉴别PT和FA的有效方法并对PT的分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3.
谭浩  王浩  靳瑾  卞兰芳  沈秀  龙伟  樊赛军  周则卫 《骨科》2015,34(5):598-602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丹红注射液对低营养模型小鼠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检验该体系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生长期ICR小鼠32只,制备玉米低营养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以及丹红注射液小、中、大3个剂量(0.2,0.4及0.6 mL)组,每组8只;连续腹腔给药7 d,于第8天取血样后处死,完整剖取9种脏器组织,检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损益指数 总积分(BDI GS)体系评价丹红注射液安全性。结果丹红注射液对主要脏器或组织损伤较轻,BDI值均>0.85,GS值均>9.0;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对脾脏及胰腺的BDI值均>1.0,表现出良好的补益及健康效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表现出良好的降血糖效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在小剂量下用药风险低,安全性良好。同时,低营养模型结合BDI GS体系可以作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的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相应药物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评价DPN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MNCV显著下降(P<0.05),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均显著升高(P<0.05)。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对不同指标的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与甲钴胺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和IL-1的效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糖痛宁颗粒能预防DPN,其机制与调控复杂的炎性因子网络有关,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关系,进一步评价6分钟步行实验的客观性。方法 27例稳定期COPD(轻到极重度)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CPET)测定、6MWT、静态肺功能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6MWT与VO2max相关性。结果VO2max/kg与6MWD呈正相关(r=0.821,P=0.000),得出与6MWD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VO2max作为运动功能评定金标准,它与6MWT有较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6MWT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维护疫情期间官兵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ES-R)评估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和心理状况。结果 发放问卷238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为97.5%。PSQI量表得分为2.00(1.00,5.00)分,睡眠质量较差、很差者分别占5.6%(13/232)和0.9%(2/232)。PHQ-9得分为0.00(0.00,2.00)分,存在轻度、中度、重度抑郁者分别占12.1%(28/232)、0.9%(2/232)、0.4%(1/232)。GAD-7得分为0.00(0.00,0.00)分,7.8%(18/232)的官兵存在轻度焦虑状态。IES-R得分为1.00(0.00,5.00)分,存在轻度、中度心理应激者分别占12.5%(29/232)和1.3%(3/232)。结论 海军驻湖北某部队官兵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总体尚好;少部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差、抑郁、焦虑或心理应激反应,大多数程度较轻。相关单位可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应对策略,以更好地维护疫区官兵身心健康,保障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应用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9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h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使用高分辨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内径变化,记录血管舒张内径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T1)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血管达最大内径所需的时间(T2),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R)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层粘连蛋白(LN)、 IV型胶原(CIV)和 III型前胶原(PIIIP)。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FPG分别为(7.3±1.9)mmol/L对(8.6±1.8)mmol/L,2hPPG分别为(9.8±2.3)mmol/L对(11.4±2.2)mmol/L,HbA1c水平分别为(7.2±1.0)%对(8.3±1.2)%,差异显著(P<0.05);血清TC分别为(4.8±0.9)mmol/L对(5.6±1.2)mmol/L、TG分别为(1.5±0.4)mmol/L对(2.0±0.6)mmol/L、LDL-C分别为(2.0±0.6)mmol/L对(2.9±0.7)mmol/L和HDL-C分别为(1.6±0.3)mmol/L对(1.3±0.2)mmol/L,差异显著(P<0.05);T1分别为(56.1±6.5)s对(62.9±5.8)s,EDR分别为(7.8±1.0)%对(5.2±0.8)%和END分别为(21.3±2.9)%对(17.2±2.5)%,差异显著(P<0.05);血清HA分别为(70.3±9.2)ng/ml对(85.9±10.3)ng/ml, CIV分别为(50.2±0.7)ng/ml对(67.3±0.9)ng/ml和PIIIP分别为(6.2±0.6)ng/ml对(8.3±0.5)ng/ml,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利拉鲁肽治疗NAFLD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高血压患者9439例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3706例病因分类及构成比较,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病因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943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370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病因分类。结果943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60.74%(5733例),继发性高血压占39.26%(3706例)。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理因素性高血压例数最多(1175例,31.70%),其次例数较多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779例,21.0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28例,19.64%)、肾血管性高血压(702例,18.94%)。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青光眼患者年龄较大,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内分泌性继发性高血压的女性患者较多(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50.2±15.0)比(46.6±15.2)岁]较大、男性患者比例[54.6%(2024/3706)比64.5%(3695/5733)]较小(均P<0.05)。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结论2012-2016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占39.26%,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比例居于首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比例也较高。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中也筛查出不少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9.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0例,均在入院后治疗前采集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价其综合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根据肱三头肌皮脂厚度、体质指数、实际体质量与理想体质量比值,本组8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分别为40例(50.00%)、15例(18.75%)、20例(25.00%)。根据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本组8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分别为6例(7.50%)、16例(20.0%)、35例(43.75%)、38例(47.50%)。根据主观全面评价法(SGA)评价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70例(87.50%)营养良好,10例(12.50%)营养不良。营养良好患者肱三头肌皮脂厚度、体质指数、实际体质量与理想体质量比值、总淋巴细胞计数、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营养不良患者(P0.05)。本组患者生活质量领域得分为(64±18)分。结论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可以结合SGA及其他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营养调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与进口奥美沙坦酯比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分别接受国产或进口奥美沙坦酯20mg口服治疗。4周后如诊室坐位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则维持原剂量;血压未达标者加量至国产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或进口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服药至8周末。在基线和第8周时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诊室坐位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20.24±13.13)/(15.03±6.79)mm Hg vs(18.66±10.41)/(14.24±5.90)mm Hg;8周后分别为(22.50±11.61)/(16.57±6.33)mm Hg vs(21.78±11.24)/(16.08±6.0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24h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8.8±3.0)/(10.8±2.8)mm Hg vs(8.9±4.0)/(9.2±4.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其降压幅度及平稳性与进口奥美沙坦酯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