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aneurysms at the initial segment of splenic artery are rare. This paper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to treat the true aneurysm at the initial segment of splenic artery by aneurysmectomy plus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were 11 cases of true aneurysm at the initial segment of splenic arter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0 to June 2013. All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color ultrasonography, computer tomography(CT) and angiography. Upon resection of the aneurysm, the auto-vein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situ between the hepatic artery and the distal part of the splenic artery in 1 case; the artificial vessel bypass was done between the infra-renal aorta and distal por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in 7 cases; the splenectomy was done in 2 cases; the splenectomy in combination with ligation of multiple small aneurysms were performed in 1 case. All case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10–14 days after operation. A 1–14 year follow-up showed that 9 cases survived, and 2 cases died, including 1 case who died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 years after aorta-splenic artery bypass operation and 1 case who died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5 years after aneurysm resection and the splenectomy. Among 6 cases receiving aorta-splenic artery bypass, 1 gradually developed stenosis at anatomosed site, which eventually progressed to complete occlusion 2 years to 6 years after operation, without suffering from splenic infarction because the spleen was supplied by the short gastric vessel and its collaterals. The other 5 cases receiving aorta-splenic artery bypass and 1 case undergoing autologous vascular transplantation did not develop stricture or pseudoaneurysm at the stoma.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aneurysmectomy plus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is a better treatment for aneurysm at the initial segment of splenic art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腔镜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经尿道直视下对尿道外括约肌缺损处用特制的腔内注射针直接注射 4~ 8ml胶原蛋白 ,使尿道外括约肌缺损处隆起。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消失 ,其中 5例经 1次治疗痊愈 ;3例经 1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2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直视下经尿道直接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疗法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的切除方法以及血管重建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13年6月作者收治的11例资料,均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肝动脉脾脏动脉远端自体静脉移植1例;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7例;动脉瘤、脾脏切除2例,多发动脉瘤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1例。结果手术后10~14天治愈出院,随访1~14年,9例存活,2例死亡,其中1例主脾转流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动脉瘤切除、脾切除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7例主脾转流中,1例术后2年吻合口逐渐狭窄,术后6年完全闭塞,但一直无脾脏梗死,脾脏供血由胃短血管及其侧枝提供;余6例主脾转流和1例自体血管移植者未见吻合口狭窄或假性动脉瘤。结论脾动脉头端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血管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于老年肾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和药物保守治疗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经皮输尿管镜手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手术(PCNL)则被认为是有着较高的风险〔1〕。然而,对于较大的和复杂的老年肾结石,经皮输尿管镜手术或PCNL有时是必需的选择。但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较差,使得其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横切口行骶前肿瘤切除的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骶尾部横切口、离断骶尾关节进入骶前间隙,游离肿瘤两侧以及上下极,再游离并离断与盆腔脏器的紧密连接,切除肿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平均110(30~20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80(60~150)min,住院时间平均8(6~14)d,无盆腔脏器(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等)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无明显骶前积液,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8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8例,3年以上20例,1年以上6例,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诊断:囊肿或上皮样囊肿21例,良性畸胎瘤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良性间质瘤3例,神经鞘瘤2例,副节瘤2例,淋巴管瘤2例,苗勒氏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结论经骶尾部横切口切除骶前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eckel憩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Meckel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在腔镜辅助下切除Meckel憩室,总结分析术中所见、手术操作技巧和要点。结果 33例患者术中均证实Meckel憩室,距回盲部30~95 cm,平均68 cm。憩室出血23例(病理证实憩室粘膜出血水肿、多处点状坏死,合并胃粘膜病变14例,胰腺组织4例,憩室开口处间质瘤并溃疡1例);憩室炎13例,其中5例合并出血,2例合并穿孔;憩室合并肠扭转、肠梗阻2例。憩室部小肠部分切除吻合30例,憩室部肠管楔形切除3例。术后均获随访,3年以上21例,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或腹膜炎表现。结论腹腔镜探查是诊断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可靠方法,腔镜下实施切除是一种良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脾脏切除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杂性脾脏切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86例复杂性脾脏切除病例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分析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各种病理解剖特点、术中特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病人均获得临床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胃、肠道穿孔等严重损伤;其中62例恢复顺利,24例(27.9%)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主要为肺部感染4例、左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腹水6例以及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6例、左膈下脓肿、胰尾部血管出血、胰漏、肺栓塞各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脾周粘连的合理有效分离及脾蒂的微出血离断,是确保复杂性脾切除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宝刚  田玉新  王春喜 《吉林医学》2007,28(11):1272-1273
目的:对法玛新膀胱灌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随访,法玛新80mg术后6h内膀胱灌注,之后每3个月膀胱灌洗法玛新50mg 1次,2年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共7例膀胱癌复发,1年复发率为9.6%(5/52),2年复发率为18.1%(4/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6例(11.6%)。结论:术后6h内大剂量膀胱灌注法玛新,之后每3个月膀胱灌洗法玛新1次,可以使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手术创伤对新生儿甲状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手术创伤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已有报道.但手术创伤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迄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0例新生儿图手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探讨手术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规律,正确判断病情,预测患儿预后,评估治疗效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对象与方法一、检测对象30例新生儿手术疗法患儿,年龄2小时~28天,男14例,女16例;经检查除外甲状腺疾病,手术时间均在0.5~1.0小时之间,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二、检测方法1.血样来集与处理术前1日、术后第1、3、7和14天股静脉…  相似文献   
20.
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探讨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免,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实验组移植静脉周围和血管吻合口周围应用反义c-fos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仅行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平滑肌细胞数及PC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C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的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防治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