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TSCC)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ERK)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5例舌癌组织中ERK1、ERK2mRNA的表达,运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ERK基因表达强度与TSCC病理分型无关;T3-4期患者ERK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T1-2期患者;TSCC颈淋巴结转移患者,ERK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ERK1、ERK2mRNA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uPA、uPAR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uPA、uPAR在74例TSC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Spearman法和Mann-WhitneyU法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舌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χ2检验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TSCC组织中uPA和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和64.8%,且表达呈正相关(P<0.05)。uP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病理学分级无关;uPAR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无关。uPA和uPAR同时阳性表达组,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同时阴性表达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uPA和uPAR在TSCC中明显高表达,并与T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7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4.
患者李某,女,二十九岁,初中毕业,农民,已婚,排行老大,性格内向,害羞,胆怯,拘谨,做事聪明能干,不善与人交往。童年时代因妹弟多人(四个妹妹,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十八岁时,父母包办嫁给邻村一家比较宽裕的男青年刘某为妻,刘某皮肤黝黑,文盲,憨厚,不善言语。患者一开始就对此婚姻不大满意,但摄于父母意愿,勉强出嫁。开始数年,由于丈夫及其家庭的体贴照顾,夫妻尚相安无事,生育一男一女。看看孩  相似文献   
35.
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在牙颌面的发育形成过程中,第一鳃弓作为过渡结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目的:分离培养小鼠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方法:显微解剖E9.5胎鼠第一鳃弓,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对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描记、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和特异性标记物检测对其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细胞的时间7~10 d,上皮细胞成分较多,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时间两三天,上皮细胞成分较少,两组细胞传代后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特异性标记物CD57/HNK1、波形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均一表达.提示采用酶消化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数量充足、纯度较高、满足实验要求的细胞.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建设传染病疫情网络,并通过网络运行的具体实践,探讨、总结疫情网络直报在疾病监测中的作用。结果着重从两方面总结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并针对疫情网络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1)加强网络的安全保密措施;(2)提高相关人员的网络知识水平和网络维护能力;(3)加强通信保障;(4)进一步完善与部队网络的联接;(5)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结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2004年4月13~28日,驻新疆某部相继发生了一批以低热、咳嗽、咳痰、乏力、盗汗、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胸部X线检查,证实为一起结核病的暴发。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告了83例有门静脉受侵犯的原发性肝癌。结合文献讨论了肝癌门静脉受侵的发生机制、血管造影表现、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提出“火焰征”是肝动门脉大量分流的一种表现。并通过对21例单纯药物灌注和33例化疗栓塞的疗效比较,认为后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前者。同时指出门脉主干瘤栓无侧支循环的肝癌患者应禁用栓塞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维生素类药物临床使用的近况及其合理性.方法 抽取门诊处方汇总并统计维生素的各种治疗方案.结果 我院门诊使用的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C、维生素B族B6、B2,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6占本次抽取维生素类处方的49.26%,皮肤科应用维生素C和B2占本次抽取维生素类处方的19.17 %,消化系统疾病应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6占本次抽取处方的15.9 %,也见于盆腔炎、阴道出血、癫痫与癔病的治疗.结论 近年来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正确认识此类药物的双重性,强化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意识的同时,倡导饮食进补,杜绝滥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近有读者及作者来信反映:由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于建斌、尹光文及王天祥主 编,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发行的《皮肤性病学进展》一书中大多数文章系全文 抄袭而来。我们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进行了调查。发现此书中共收入本刊近 5年发表的综 述和编译共 70余篇,涉及 60余位原作者。更令人气愤的是此书将原作者发表的综述和编译 几乎全文一字不差地照抄,而将原作者随意更换为参与编书者。这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原作 者的著作权和本编辑部的版权,是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行为。当于建斌 医师等知道本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