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其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较多而成为介入治疗的难点。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切割球囊成形术、药物支架植入术、点状支架植入术、小血管支架术等介入方法给小冠状动脉介入的预后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本文就这些方法的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分析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所有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结束时联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基础特征及就诊状态、主要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总结38家医院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人院患者随访至2年的资料,统计自入院至随访结束时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最早出现的时间,并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48种因素在联合终点事件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结果 自1999年4月至2001年12月共收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资料2294例,平均年龄(62.8±8.3)岁,男性占62.3%,联合终点事件365例,发生率为15.9%.促进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患者就诊心率>120次/min(HR=2.081,95%CI:1.088~3.979)、住院期间的溶栓(HR=2.342,95%CI:1.528~3.590)及复发性心绞痛(HR=1.313,95%CI:1.033~1.670)、吸烟(HR=1.974,95%CI:1.407~2.769)、高龄(HR=1.037,95%CI:1.025~1.050)及既往心脏病史等.延缓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主要为:就诊时心电图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坚持应用常规药物等.结论 我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就诊病情危重者随访时易发生联合终点事件;反之,正规应用药物治疗对终点事件的发生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人院时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不同水平将已知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患者分组:入院血糖水平<6.1 mmol/L组(2018例),6.1~7.7 mmol/L组(2170例),7.8~11.0 mmol/L组(1929例),11.1~13.0 mmol/L组(465例)和>13.0 mmol/L组(864例),后3组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组.分析各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结果 在人院高血糖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无既往的糖尿病史;各血糖水平组内,非糖尿病的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比例均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血糖<6.1 mmol/L组6.8%,6.1~7.7 mmol/L组8.3%,>13.0 mmol/L组18.6%,P<0.001),而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血糖<6.1 mmol/L组16.7%,6.1~7.7 mmol/L组8.2%,>13.0 mmol/L组22.0%,P<0.001);除显著高血糖(血糖>13.0mmol/L)外,非糖尿病的高血糖患者病死率高于相同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随血糖升高死亡危险逐步增加(血糖7.8~11.0 mmol/L组:OR=1.85,95%CI:1.45~2.34,P<0.001;血糖>13.0 mmoL/L组:OR=2.69,95%CI:1.97~3.66,P<0.001);而糖尿病患者中,除显著高血糖组外(血糖>13.0 mmol/L组:OR=3.08,95%CI:1.16~8.17,P=0.024),其他组近期死亡危险均无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比,无既往糖尿病史的STE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升高也很常见,但接受治疗的比例较低,并且是与近期预后不良更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迟诊治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云军  梁岩  朱俊 《河北医药》2010,32(8):975-976
心血管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重视院前延迟诊治因素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急救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6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迟诊治因素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切合实际的健康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1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射频消融病例的疗效观察,探索射频消融术(RFCA)作为非药物性治疗方法治疗IVT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例IVT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4例,术前停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以上。采用心内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来确定消融靶点。射频消融均采用温度控制方式进行,温度上限为60℃,功率上限为50W。成功标准为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且不能再诱发。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诱发出心动过速者均消融成功,总成功率为92.3%。其中5例右室特发性室速中4例消融靶点位于流出道间隔部,1例位于流出道游离侧;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中5例消融靶点于左心室间隔中下部,1例左心室流出道,1例近心尖部未能稳定诱发心动过速,术后不能诱发,但随访二月时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再次行消融取得成功。成功病例中术后未使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随访半年未见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另外1例电生理检查未诱发出心动过速者经采用起搏标测,仅10导联相吻合试行消融,术后一个月再发室性心动过速。所有病例术中未出现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等手术相关性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IVT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可以作为IVT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的主要手段,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 抗凝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新一代抗凝药物凝血因子Ⅺ(FⅪ)抑制剂, 可靶向作用于FⅪ/FⅪa, 抑制血栓形成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 已经完成多项Ⅱ期临床试验, 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且正陆续进行Ⅲ期研究。本文将介绍FⅪ抑制剂的药物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相关适应证下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
《回回药方》成书于明朝初期,为中国回族医药体系较为完整的大型综合性典籍。由苏礼,郑怀林主校的《回回药方》(点校本)中记载药物“梅桂花”,系蔷薇科灌木植物玫瑰(Rosarugosa Thunb.)初开的花,又名“刺玫花”,即为现代中药之“玫瑰花”。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使用美托洛尔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测量,评价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相比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CO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衰患者相比单纯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有效率更高,提升患者心功能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人预测到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全球人口最主要的死亡病因.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冠心病,并及时干预、治疗以阻止冠心病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关于BNP或NT-proBN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不少人进行了研究,表明BNP或NT-proBNP能反映冠心病的危重程度,并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瘦素基因rs2167270、rs4731426和瘦素受体基因rs1240555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SNPscan 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对中国南方汉族人的1 044例冠心病患者和1 349例健康对照样本进行SNP分型;等位基因关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基因型关联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关联分析未发现rs2167270、rs4731426和rs12405556与冠心病有关联(P=0.242~0.978);进一步按性别、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2型糖尿病这3个混淆因素分层后,仍未发现3个SNP在各亚组与冠心病有关联(P=0.0938~0.997)。此外,也未发现这3个SNP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存在显著关联(P=0.258~0.994)。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瘦素基因rs2167270、rs4731426及瘦素受体基因rs1240555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