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6.94±4.21)%∶(11.10±4.36)%,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38.1)∶(121.1±38.2)ml/mmHg(1 mmHg=0.133 kPa),P>0.05],但冠心病组的C2明显低于对照组[(516.0±2640)∶(626.0±236.0)ml/mmHg,P<0.05],冠心病患者FMD及C2均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80,P<0.01及r=-0 329,P<0.01).结论:C2和FMD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88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冠心病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级分为无斑块组、1级斑块组、2级斑块组和3级斑块组。并检测88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液中hsCRP。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四根血管中任何一根血管狭窄≥50%即诊断为冠心病。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sCRP水平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IMT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无一例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与cIMT无相关性。结论通过检测血浆hs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与冠心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及心脏结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四根血管中任何一支狭窄≥50%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结果冠心病患者IMT为(1.03±0.32)mm。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情况为: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室间隔厚度为(11.26±1.87)mm,左室后壁厚度为(9.74±1.22)mm,左室重量指数(LVMI)为(155.27±18.10)g/m2。冠心病患者室间隔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存在负相关(r=-0.345,P<0.05);LVMI与IMT存在正相关(r=0.369,P<0.05);在排除患者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因素影响之后,室间隔、LVMI与颈动脉内膜厚度仍存在相关(r分别为-0.361及0.367,P<0.05)。室间隔及LVMI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无相关性。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室间隔与IMT存在负相关,LVMI与IMT存在正相关,通过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IMT,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定量分析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将本院195例急性有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临床中毒程度分轻、中、重3组,同时以定量分析法及纸片法检测血胆碱酯酶活性,并与临床中毒程度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定量分析法在临床符合程度上优于纸片法(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定量分析法在检测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关系上较纸片法优胜、准确,但在临床工作中仍有必要将中毒症状与血胆碱酯酶检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骨化三醇治疗组(n=50)及常规治疗组(n=50)。常规治疗组给予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及安慰剂治疗,骨化三醇治疗组给予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骨化三醇治疗。骨化三醇每日0.25μg。两组患者治疗后,根据病情加用其他药物。随访期1年,所有研究对象在研究初始及随访结束时两次行血清Ca~(2+)、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的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反应(FMD)及ABI水平检测,并记录两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FMD、ABI、血清Ca~(2+)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束时,骨化三醇治疗组FMD、ABI分别是(11.02±2.08)、(0.86±0.10),与常规治疗组[FMD=(9.68±3.87)、ABI=(0.80±0.07)]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血清C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4%,常规治疗组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化三醇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ABI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川陈皮素(Nob)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样结构域蛋白(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建立大鼠CH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CHF组)、川陈皮素低剂量组(Nob-L组,7.5 mg·kg-1·d-1 Nob)、川陈皮素中剂量组(Nob-M组,15 mg·kg-1·d-1 Nob)、川陈皮素高剂量组(Nob-H组,30 mg·kg-1·d-1 Nob)和通路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2.45 mg·kg-1·d-1 Nec-1),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打开胸腔不进行结扎。干预28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62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的CHF药物治疗,EP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每周2次重组人EPO 2 000 U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比较研究初始及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脑钠肽、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及心脏彩声多普勒超声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EPO治疗组患者血浆脑钠肽、sFas、sFasL水平及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EPO治疗组略有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规范的CHF治疗基础上,对CHF患者加用小剂量EPO,可减少患者的贫血及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并可减少再次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心电、超声方法和电子束CT(E BCT)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率 ,探讨冠心病诊断经济、可靠、无创的方法。方法 一组选取冠心病高危人群经EBCT检查 ,包括冠脉扫描、心脏电影扫描、冠脉造影、室壁运动筛查出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的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规检查不能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加做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仍为阴性的加做经皮穿刺冠脉造影 ;另一组选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病例分别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多巴酚丁胺心脏负荷试验 (包括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及EBCT心脏全套检查 ,如无异常加做E BCT多巴酚丁胺心脏负荷试验 ,仍无异常者行经皮穿刺冠脉造影。比较两组病例心电、超声及其负荷试验和EBCT及其负荷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第 1组EBCT筛查出的阳性病例中超声心动图的阳性率为 86 6 7% ,两者比较P <0 0 2 5。第2组临床诊断冠心病的病例中EBCT的阳性率为 96 6 7% ,超声为 93 33% ,两者间比较P <0 0 1。结论 冠心病高危组中心电及超声检查阳性率虽较高但不及EBCT ,说明后者更有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而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病例两者的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和动脉弹性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患者中的差异。方法对心内科96例住院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22例、冠状动脉早期病变组20例、冠心病轻度病变组19例、冠心病重度病变组35例;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和小动脉弹性指数。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早期病变组、冠心病轻度病变组、冠心病重度病变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分别为9.79%±4.33%、8.21%±4.38%、5.34%±3.67%和4.59%±2.20%,大动脉弹性指数分别为917.3±315.8、870.7±266.9、849.8±346.7、795.6±134.6μL/Pa,小动脉弹性指数分别为5.05±2.01、4.68±1.43、4.02±2.10、3.23±1.81mL/Pa。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小动脉弹性指数在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动脉弹性指数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逐渐加重,患者小动脉弹性指数和血管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即患者的内皮功能亦逐渐加重,提示小动脉弹性指数和血管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可作为一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脂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确诊的159例冠心病患者且近期无感染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采用呼气试验来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根据呼气试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感染阴性组、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同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感染阴性组患者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5);重度感染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加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