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中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及其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17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 135例,克罗恩病(CD)43例]和134例健康对照,检测IL-23受体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 1805303、rs1343151、rs11465804、rs11209032、rs17375018、rs11465788)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UC、CD各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rs 11805303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UC中为60.4%,高于对照组(50.4%),P=0.020.UC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炎活动性指数(UCDAI)即UC的严重程度相关,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倾向于发生轻度UC.CD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诊断年龄≤25岁的CD患者中明显高于诊断年龄>25岁的患者(41.7%比22.0%,P=0.050,OR=2.532,95% CI0.988~6.494);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与CD的诊断年龄、病变范围有关联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44);rs 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肠外表现的几率较等位基因G携带者低(23.1%比46.7%,P=0.040,OR =2.917,95% CI1.027~8.283).结论 在江苏汉族人群中,rs11805303是UC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rs11805303、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UC、CD的临床表型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STER)在胃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86例疑诊为胃异位胰腺患者住院接受ESD或STER,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胃异位胰腺54例,位于胃窦43例,胃底体交界7例,胃体4例;其中45例行ESD,9例行STER,完整切除率88.9% (48/54),余6例剥离后有少许组织残留.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1.9%,1/54),无术中及术后穿孔.术后随访1~ 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能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组织,能提供标本获得准确的病理学诊断,是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STER可能为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冠状病毒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NPEP)]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并且利用IBDMDB数据库,分析IBD患者肠黏膜ACE2、TMPRSS2、DPP4、ANPEP的表达差异。结果:COVID?19患者的腹泻发生率为5.8%(136/2 350)。与直肠黏膜相比,末端回肠ACE2、TMPRSS2、DPP4、ANPEP的差异表达倍数分别为9.800、0.571、5.318和11.1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这4种基因的表达在IBD与非IBD患者中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 > 0.05)。GO分类显示这些基因都参与了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且各基因之间有相互作用。结论:冠状病毒相关基因(ACE2、TMPRSS2、DPP4、ANPEP)在IBD与非IBD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推测IBD没有显著增加COVID?19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冷圈套切除术(CSP)与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 c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结直肠息肉(直径≤1.0 cm)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 4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SP组(n=213)和HSP组(n=1 190),比较两组钛夹使用、出血穿孔发生率、术后内镜下止血率和组织学完整切除率等。结果 HSP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CSP组(4.9%和0.9%,P=0.003)。HSP组有5例发生术后迟发性穿孔,而CSP组无1例。CSP组息肉组织完整切除率为95.8%(204/213),与HSP组的97.6%(1 162/1 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P治疗直径≤1.0 cm的结直肠息肉术后出血风险低,钛夹使用数少,术后内镜下止血率低,而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与HSP接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R)及套扎环辅助的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Ligation assisted EFR,EFR-L)治疗胃微小GI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从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FR、EFR-L治疗的胃微小GIST的病例资料,对比探讨两组在切除胃微小GIST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EFR组25例,EFR-L组22例,两组均达到了R0切除。EFR-L组手术时间[30(25, 35)min vs 57(42, 63)min,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5(5, 6.75)d vs 8(7, 8)d,P<0.001]均短于EFR组。EFR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EFR-L组[21026 (20257, 22626)元vs 16449 (14615,17952)元,P<0.001]。结论 EFR-L治疗胃微小GIST能进一步简化手术流程,降低手术难度,且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医疗资源整合方法对妇产门诊日间手术中心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方法 以某三甲医院妇产门诊日间手术中心为例,通过调整空间布局、业务范围,整合人力、设备等医疗资源,搭建信息化系统、完善绩效方案等措施,实现门诊日间手术中心精细化管理。结果 2021年7月妇产门诊日间手术中心投入使用后,患者就诊流程得到优化,满意度提升,日间手术中心运营效率提升。结论 妇产门诊日间手术中心应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流程后,中心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某三甲医院立足自身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探索建立了一套医用耗材临床应用全流程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多部门联合遴选、规范采购流程、优化院内流通方式、精准病种成本管控、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科学合理评价、加强全流程监督等措施,实现住院次均费用基本持平,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初见成效,促进了医用耗材的规范、科学使用,减轻了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和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患者CT、MRI检查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0年1—12月医院开展QCC活动前行CT、MRI检查的1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于2021年1—12月医院开展QCC活动后行CT、MRI检查的1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技师限时检查完成率、医师限时阅片完成率、预约检查等待时长、取片等待时长。结果 观察组技师限时检查完成率、医师限时阅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约检查等待时长、取片等待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有效提升患者CT、MRI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69.
胃流出道梗阻多为胃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邻近脏器恶性肿瘤浸润、周围淋巴结转移或压迫等原因造成。对于这些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治疗;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创伤性小,疗效好,但由于该部位解剖位置特殊,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