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放化中间体fac-[188Re(CO)3(H2O)3]+的合成条件,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参照Schibli介绍的方法进行放化中间体fac-[188Re(CO)3(H2O)3]+的合成,分别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BH3.NH3的用量对合成fac-[188Re(CO)3(H2O)3]+产率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合成放化中间体fac-[188Re(CO)3(H2O)3]+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15min,反应温度为70℃,BH3.NH3的用量为5mg;pH值〈2。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产物的放化产率为85%,经Sep-Pak(硅胶柱分离后,放化纯度〉95%。结论:本文结果为放化中间体fac-[188Re(CO)3(H2O)3]+标记生物分子作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3.
利用放射性标记多肽类似物进行多肽受体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对于手术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肿瘤病人来说是一种较新的和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在一些肿瘤中可过度表达多肽激素受体,为了评估肿瘤受体表达情况则引入了放射性标记的多肽类似物,例如生长抑素、蛙皮素、神经降压索和胃泌素类似物等,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利用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探讨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性。方法应用2-巯基乙醇(2-ME)还原CD45单抗分子中的二硫键形成巯基;以氯化亚锡作为188Re的还原剂,葡庚糖酸钠为中间弱配体,188Re直接标记CD45单抗;PD-10层析柱分离纯化,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与放化纯;鉴定188Re-CD45单抗的体外稳定性;研究188Re-CD45单抗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性。结果188Re-CD45单抗的标记率平均为(85.25±2.63)%,PD-10柱纯化后的放化纯为(92.54±3.56)%,比活度平均为(2.06±0.07)TBq/mmol;室温下放置24 h,188Re-CD45单抗放化纯为(64.33±1.53)%;在鼠血清和生理盐水中37℃下孵育24 h后,其放化纯仍有(64.2±3.77)%和(56.7±4.16)%。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188Re-CD45单抗主要分布于肾脏和肝脏,其次是肺脏、骨骼和血液。结论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的方法简单易行,标记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188Re-CD45单抗静脉注射后,体内放射性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在肝脏有较高的浓聚,符合标记抗体的体内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5.
18F-FDG PET/CT、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5例B超、CT、MRI发现胰腺占位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血清CA19-9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在55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5例,良性病变20例.胰腺癌与胰腺良性病变平均标准摄取值(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P=0.001);胰腺癌与胰腺良性病变血清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34).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7.1%、80.0%、89.5%、94.1%、90.9%.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均低于18F-FDG PET/CT,但二者联合可以提高18F-FDG PET/CT诊断的特异性(90.0%),而准确性仅有轻微下降(87.3%).结论 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相对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CA19-9检查能够提高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多发性抽动症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游戏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GTSS)评分,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YGT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YGT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游戏联合心理干预可使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加味犀角地黄汤辨治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夹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龙片,1. 5~2 mg·kg~(-1)·d~(-1),4周后改为隔日口服,经4周后再逐渐减量;口服双嘧达莫片,3~5 mg·kg~(-1)·d~(-1);口服复方芦丁片,1片/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犀角地黄汤辨证内服,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进行治疗前后血热夹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mAlb),尿微量蛋白(mAlb),胱抑素C(CysC),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尿红细胞(RBC)和尿蛋白(PRO)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 16%,高于对照组的81. 54%(χ~2=5. 466,P 0. 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为96. 77%,高于对照组的75%(χ~2=12. 052,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β2-MG,24 h UmAlb,mAlb,Cys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两组患者PT均较治疗前延长(P 0. 05),观察组延长更为显著(P 0. 05);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10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vWF,PAF和T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味犀角地黄汤辨治HSPN血热夹瘀证患儿,可起到护保肾功能,减轻蛋白尿、血尿,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抗炎、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几种常见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变化与几种可能引起栓塞的常见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凝集法对140例可能引起栓塞的几种常见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140例患者中,多数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监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可能引起栓塞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99m)Tc标记的小分子蛋白Annexin V与血栓的亲和性,并检测血栓及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性分布。方法 采用亚氨基吩盐酸盐(2—IT)法,以新鲜~(99m)Tc淋洗液标记Annexin V,对实验性兔股动脉血栓模型进行SPECT不同时相的局部和全身显像,并测定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分布。结果 ~(99m)Tc—Annexin V注射后30分钟血栓显像,1-1.5小时影像清晰,对比度好。其体内主要分布于血栓、肾和肝组织器官内,经肾排泄。结论 ~(99m)Tc—Armexin V标记简单,标记率高。在活体内对新鲜血栓趋向性强,显像时间短,结合稳定,为一种较好的新鲜血栓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