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30例包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7%和90.0%,而肝囊肿、肝脓肿、肿瘤和旋毛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囊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7.5%和31.3%。包虫囊肿的部位、数量及囊肿是否破裂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包虫IHAT冻干抗原和包虫囊壁冰冻切片抗原在-20℃可分别保存2a和3个月而不丧失活性。结果表明:IHAT和IFAT对人体包虫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湖北、广东、辽宁和韩国4地华支睾吸虫的基因差异,为华支睾吸虫种下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取湖北、广东两地的华支睾吸虫,提取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18S rDNA V4区并测序;登陆GenBank,检索中国辽宁(AF217100)和韩国(AF408144)的华支睾吸虫18S rDNA的登录序列,应用系统发生学分析法对所有序列进行排列比较,分析4地华支睾吸虫的基因差异,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获得的湖北和广东两地华支睾吸虫18S rDNA V4区的碱基数分别为392 bp和440 bp。通过对18S rDNA V4区基因序列的比较与进化树的构建,证实4个地域株华支睾吸虫的18S rDNA V4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8%~100%),彼此间遗传距离较小(0~0.013);在系统发生树中,湖北株和广东株华支睾吸虫形成一个支系,韩国株和辽宁株华支睾吸虫形成另外一个支系。结论以18S rDNA V4区为分子标记的DNA序列分析表明,湖北、广东、辽宁和韩国4地华支睾吸虫存在基因差异,但亲缘关系较近,即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33.
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及其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的细胞凋亡现象及诱导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混合细胞和虫卵。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条件下和诱导因素存在时细胞凋亡发生情况。 [结果 ]未经诱导的成虫细胞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凋亡所特有的“梯形”条带 ,成虫细胞核可见少量明显的凋亡所特有阳性着色。经诱导的成虫细胞和卵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呈凋亡所特有的“梯形”条带 ,诱导组的成虫细胞核可见明显的凋亡所特有的阳性着色和凋亡小体。 [结论 ]首次观察到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存在凋亡现象 ,且外源性因素可诱发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和卵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4.
自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报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以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同时也是初次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能强有力地激活初始T细胞,并决定机体免疫应答的方向,其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DC的来源、主要功能及其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In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testforthediagnosisandtherapeuticevaluationoftrichinosisCuiJing崔晶,WangZhongquan王中全,WuFeng武峰,JinXue...  相似文献   
36.
一氧化氮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原代培养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NO诱导的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的细胞毒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NO供体一硝普钠(SNP)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原代培养细胞,8h后用Annexin-V-FITC标记原代培养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NP能明显诱导日本血吸虫原代培养细胞发生凋亡,且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具剂量依赖性,300μmol/LSNP处理组细胞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100μmol/LSNP处理组。结论NO能诱导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NO对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7.
肺吸虫抗原与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吸虫成虫粗抗原与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可出现交叉反应,煮沸后的成虫粗抗原与血吸虫病兔血清也存在交叉反应。成虫粗抗原经Sephadex G-200过柱后得到两个蛋白峰,环状沉淀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间接血凝试验证实,第1个蛋白峰与血吸虫病兔血清存在交叉反应,第2个蛋白峰无交叉反应。成虫粗抗原、煮沸的成虫粗抗原和过柱后得到的两个蛋白峰,分别经圆盘电泳后作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证实第2个蛋白峰不含糖蛋白。由此推断,肺吸虫成虫粗抗原与抗血吸虫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的成分是一类热稳定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38.
武汉市域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研究──人畜在传播中的作用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武汉430022李孝清,黄四喜,程忠跃,徐明星,高竹琴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李雍龙,刘书耀,周梓林本文就武汉市城区江滩野粪及江滩周围人畜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血吸虫病传...  相似文献   
39.
河南省南阳地区偶有并殖吸虫病病例报道[1]。为探讨此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并殖吸虫虫种,于1997年8~11月在该地区的西峡县和南召县进行了并殖吸虫病的调查。调查方法在南阳地区的西峡县和南召县北部山区选择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调查点均位于伏牛山南麓,...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HLA-Ⅱ)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肝脾型日本血吸虫病的遗传关联性。 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对武汉市蔡甸45例晚期肝脾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实验组)和44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对照组)的HLA-Ⅱ基因DRB位点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两组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与晚期肝脾型日本血吸虫病的相关性。 结果 实验组HLA-DRB1*04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RR=3.928),而对照组HLA-DRB1*15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 RR=0.050)。等位基因DRB1*15x总与DRB5*010x/020x连锁,对照组DRB1*15x-DRB5*010x/020x连锁体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 结论 HLA-DRB1*04x与晚期肝脾型日本血吸虫病呈正相关,而HLA-DRB1*15x与晚期血吸虫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