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2.
化疗防治血吸虫病的疫区疫情回升情况研究李雍龙,姜昌富,刘书耀,何昌浩,石佑恩万振国,龚友兆,胡建平,万会成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30湖北省应城市血吸虫病防治所,应城432400关键词血吸虫病;螺类;传染病预防中图法分类号R...  相似文献   
23.
城市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研究──Ⅱ.江滩野鼠感染情况调查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武汉430022李孝清,黄四古,程忠跃,徐明星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周梓林,刘书旭,李雍龙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胃生虫病,在我国已有7个目内的28属4...  相似文献   
24.
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并殖吸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们诊治的 5 0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在南阳地区进行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本病患者血清进行抗并殖吸虫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病在河南省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及丘陵地带 ,在 5 0例患者中儿童占 6 2 % ,男性多于女性 ,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 ,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胸肺型、皮下包块型、脑型、腹型及心包型患者分别占本病的 5 0 %、32 %、2 2 %、18%及 12 %。嗜酸性粒细胞 (Eos)增多者占 72 %。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 ,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南阳地区居民并殖吸虫的感染率为 16 .3% ( 4 2 /2 5 7) ,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当地河南华溪蟹的囊蚴感染率为 40 % ( 4 8/12 0 ) ,实验感染大鼠后获得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和虫卵。应用IFAT对 5 0例本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为 10 0 % ,2 0例丝虫病、30例包虫病、9例结核病及 2 3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 ,抗原片在 -2 0℃可保存 5年而不丧失抗原活性。结论 :河南省的并殖吸虫病主要因斯氏狸殖吸虫所致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幼虫?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表达并对部分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以成虫总RNA为模板,利用HO—1特异性引物一步法RT—PCR进行体外扩增,检测血吸虫成虫是否有HO-1基因的转录表达;纯化PCR扩增产物,DNA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提取较高纯度的血吸虫成虫总RNA后,RT—PCR扩增得到一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该特异性片段长度为506bp。结论 本研究用RT-PCR的方法证实了HO—1基因在血吸虫体内的转录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血吸虫HO—1基因的全长和基因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将抗马来丝虫微丝蚴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致敏羧化聚苯乙烯乳胶,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119例,阳性109例,阳性率91.6%,健康输血员36例,阳性4例,阳性率11.11%,肠道蠕虫及原虫感染者12例和猪囊虫病患者14例全部为阴性。对其中103例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了血清抗体的测定,阳性93例,阳性率90.29%。结果表明,单抗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丝虫病循环抗原方法简便、经济,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便于现场推广应用,尤其对丝虫病活动性感染和早期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临床上在使用苯咪唑类药物治疗旋毛虫病时常加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副作用,但加用激素后肌肉组织的病理有无改变以及对药物的疗效有无影响尚未见详细报道。本文旨在从肌肉组织病理及药物疗效两方面来探讨丙硫咪唑与醋酸可的松联合使用时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人体泌尿系统感染艾氏同杆线虫一例崔晶,王中全,晋雪香,毛福荣,李维森,王运章(河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郑州450052)关键词艾氏同杆线虫,感染,泌尿系统患者,男,75岁,郑州市某厂退休工人,在郑州市居住...  相似文献   
29.
湖北省十堰地区人体旋毛虫病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体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以西欧、北美发病率较高。自1965年白文翰首次报道我国有人体旋毛虫病后,西藏、云南、四川、黑龙江续有发现。少数地区甚至有暴发流行。但湖北省则未见过人体旋毛虫病的报道。1982年3月我们在湖北十堰市首次发现6例人体旋毛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随着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深入,疟疾的发病日益减少,疟原虫血片标本也难以得到,既使查到病人,亦不能从其耳垂血得到大量血液,以解决教学标本之需。作者于1987年3~5月利用疟疾科研中自愿感染者,采取加抗凝剂静脉抽血制成血片,经处理后染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