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研究的192例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测量ABI、行冠脉造影,ABI<0.9者为研究组(56例),ABI≥0.9者为对照组(136例,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2组ABI与冠心病危险因子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组的病变血管支数,3支病变、B2/C型复杂病变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个心血管危险因子与ABI<0.9存在相关性,ABI<0.9是冠脉3支病变及B2/C型复杂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3.839、3.001)。结论:ABI<0.9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冠脉复杂病变(3支病变及B2/C型复杂病变)。  相似文献   
22.
重组生长激素对兔血脂及肝脏LDL受体mRNA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重组生长激素(recombinant growth hormone,rGH)对高胆固醇饮食的新西兰兔的血脂调节作用及rGH对肝脏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GH影响血脂的机制.方法①健康新西兰白兔,均为雄性,兔龄4个月,体质量(2.2±0.3)kg,随机分组观察高胆固醇饮食的条件下,rGH对血脂的影响.②RT-PCR技术测定兔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rein receptor,LDL-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GH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低于对照组(P<0.01)但对甘油三酯(TG)无明显影响.②rGH组LDL-R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GH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胆固醇饮食条件下的TC、LDL-C,2.rGH降血脂的作用,可能与rGH促进LDL-R 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AD)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排螺旋CT在其冠状动脉性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大于或等于70%及小于50%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93.8%、87.5%、85.6%,特异性依次为94.8%、97.6%、93.7%;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1.6%、83.2%、77.2%;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6.2%、98.3%、96.3%。结论64排螺旋CT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AD冠状动脉病变较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脉小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冠心病(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排螺旋CT在其小冠状动脉(直径为1.0~2.75mm)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小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及小于50%的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依次为75.0%、65.2%,特异性分别为85.3%、84.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9%、46.4%;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5.2%、92.4%。结论64排螺旋CT在判定冠心病患者小冠状动脉病变中是一种较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心内科协助处理高血压患者外科手术前有否控制血压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本科协助处理的466例行外科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病情变化情况。结果Ⅰ、Ⅱ级高血压患者术前控制血压与否对围手术期病情无显著影响(P>0.05);Ⅲ级及收缩期高血压术前未控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高于术前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手术较之中、小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手术及急诊手术血压对围手术期的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及收缩期高血压术前应尽可能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并尽可能施行择期手术,对未很好控制血压的患者术前尽可能采用快速平稳的药物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重组生长激素(recombinant growth hormone,rGH)对高胆固醇饮食的新西兰兔血脂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均为雄性,兔龄4个月,体重(2.2±0.3)kg,随机分为rGH组、对照组(NC)、高胆固醇组(HC),观察高胆固醇饮食的条件下,rGH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 rGH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低于对照组(P<O.01),但时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无明显影响.rGH组狭窄冠状动脉的百分比和管腔狭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rGH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胆固醇饮食条件下TC、LDL-C、oxLDL及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管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968/968),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7.4%(943/968),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8.2%(951/968)。不成功者或显影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弓迂曲或动脉开口异常致使导管不能准确到位。脑血管总病变为18.8%(182/968),其中狭窄17.1%(166/968),动脉瘤1.4%(14/968),动静脉瘘0.2%(2/968);桡动脉痉挛1.5%(15/968),假性动脉瘤0.4%(4/968),术侧手肿胀2.5%(24/968),无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5F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介入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脂肪酶(EL)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L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157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1例,有1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冠脉狭窄程度<30%;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1例.在禁用调脂药和阿司匹林2周后取血查EL阳性细胞率,均给予患者辛伐他汀和(或)拜阿司匹林,如出现并发症或不能依从者停药,6个月后复查EL阳性细胞率.结果 除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外,各组患者不论单用辛伐他汀或拜阿司匹林,还是两药联用,EL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下降[单用辛伐他汀对照组:(3.93±0.87)%比(5.28±1.05)%,SAP组:(8.16±2.11)%比(15.12±2.53)%,ACS组:(13.93±3.22)%比(38.44±4.36)%;单用拜阿司匹林SAP组:(10.57±4.07)%比(14.66±2.29)%,ACS组:(18.28±5.14)%比(40.27±3.96)%;联合用药对照组:(3.13±0.87)%比(5.33±1.25)%,SAP组:(5.68±2.20)%比(14.89±2.15)%,ACS组:(7.81±3.96)%比(39.27±5.17)%,P<0.05或P<0.01].结论 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表达EL,提示EL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一周从心腔内取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计数EPCs,28 d后取缺血区心肌免疫组化法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单纯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VEGF显著增多[(101.51±16.97)、(94.67±11.78)vs(80.07±10.32),(P<0.05)];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PCs显著增多[(42±7)vs(20±6),(P<0.05)];单纯心肌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600±104)vs(431±73),(P<0.05)];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因缺血导致的VEGF、EPCs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分别由缺血时的(101.51±16.97)、(46±9)、(600±104)降至(70.76±10.15)、(23±6)、(431±80),(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和因缺血和损伤导致的EPCs的动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