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利多卡因是否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神经系统形成高药物浓度,并与静脉注射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将12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每组6只,两组又分为给药后18,22,26h3个亚组,每亚组2只。皮内注射组在家兔肩胛区脊柱T3~4棘突两旁1cm的皮肤皮内注射10g/L利多卡因4mg/kg,分两三点注入,使之呈苍白桔皮样皮丘;静脉注射组经静脉缓慢推注10g/L利多卡因4mg/kg。在给药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兔,取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脊髓、下丘脑和肌肉,分别匀浆测定利多卡因含量。每组3个时间点所取组织作为一组,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组间比较: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下丘脑和肌肉的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248.1±8.6),(164.1±4.7),(15.7±1.0),(23.7±2.6)ng/g;(29.8±2.4),(55.7±2.8),(0.98±0.26),(1.98±0.3)ng/g,P<0.01];脊髓利多卡因含量显著低于静脉注射组[(20.7±2.7),(24.8±2.3)ng/g,P<0.05]。②组内相比: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肠系膜下神经节(P<0.01);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显著高于脊髓、下丘脑和肌肉(P<0.01)。结论: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形成高药物含量,还能到达下丘脑,高于静脉给药途径。皮内注药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  相似文献   
32.
儿童门静脉高压症是指在多种病因作用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压力持续增高,门静脉压力>5 mmHg(1 mmHg=0.133 kPa),或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Hg,最终导致脾大、门腔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腹水等临床表现,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综合征。儿童门静脉高压症根据病因不同分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根据压力来源的解剖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性、肝内性(窦前性、窦性、窦后性)及肝后性。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曲张静脉套扎或硬化、手术治疗等。虽然儿童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率较低,但可以引起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现将其病因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本院 1 994~ 2 0 0 2年共行断指再植手术 70例( 81指 ) ,成活 73指 ,失败 8指 ,成活率为 90 % ,功能恢复为 87 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0例 ( 81指 )断指患者 ,男 61例 ( 72指 ) ,女 9例 ( 9指 ) ,年龄 2 8个月~ 67岁。伤指情况 :拇指1 6个 ,示指 2 5个 ,中指 2 0个 ,环指 5个 ,小指 1 5个 ;完全断离 5 3个 ,不完全断离 2 8个 (断指无血液循环需吻合血管才能成活 ,连续组织少于横截面积的 1 /4或皮肤相连不超过周径的 1 /8) [1 ] 。其中末节断离 1 0个 ,1例左手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损伤 ,中指远端一节半完整 ,食指近节完整 ,予以…  相似文献   
34.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通过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风门”穴的皮部腧穴通路,分析腧穴与皮肤感受器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完成。将6只家兔分为皮下注射组,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3组,每组2只,皮下注射组在已确定的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的皮肤牵涉区,取双侧“风门”穴,左侧皮内、右侧皮下注射核素钼锝(99TcmO4-,99Tcm)为示踪剂,皮内注射组取双侧″风门″穴,双侧皮内注射99Tcm,静脉注射组经静脉注射99Tcm。各组均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分别从兔冠状面和矢状面收集示踪剂图像,示踪剂选择绿色成像,示踪剂集中区呈白色。每次连续收集图象16幅,成像时间为7min,开始每隔15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1h后每隔3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3h后每隔6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6h后每隔12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观察至注射核素后12~14h。结果:①实验家兔6只均成功按设计方案进行了示踪剂的注射,3组实验共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1280幅。②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通过SPECT观察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风门”穴皮内注射的99Tcm沿纵向行走,延长约2~5倍,注射12~14h后仍清晰可见;“风门”穴皮下注射的99Tcm逐渐缩小,8~10h消失;静脉注射的99Tcm,8~10h大部分经肾脏排泄。结论:①家兔皮内注药有两条吸收途径,即血液和神经末梢感受器吸收途径。②皮下注射主要通过血液吸收。③腧穴部位皮内示踪剂沿纵向行走,有可能与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逆行吸收有关,与交感感受器关系有可能更密切,皮部腧穴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的密集点或片,皮部经络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密集点的有序排列。  相似文献   
35.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反式激活靶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nnatics)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 以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HBeAgTP,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423624。结果 HBeAg TP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324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07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 HBeAg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HBeAg TP的筛选与克隆,为进一步研究。HBeAg在体内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素E(E-cad)和β-连环蛋白(β-ca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和β-连环蛋白在胰腺癌中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上皮型钙黏素E和β-连环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结论:上皮型钙黏素E和β-连环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胰腺癌的转移,联合检测对判断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7.
膀胱阴道瘘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最棘手的手术之一。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单J管作尿液改道引流,治疗膀胱阴道瘘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背景:传统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生,新型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的出现就为替换这一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目的:验证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后受者中转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同种异体肾移植后以口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主的60例受者,进行以西罗莫司为主的转换治疗,观察转换后6个月内临床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西罗莫司转换治疗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3%。因慢性移植肾肾病进行药物转换的受者,转换后肾功能改善;其他转换后移植后肝损害及高血糖有所改善。结果提示西罗莫司在转换治疗时疗效优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39.
对57例盖氏骨折病人采取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而且骨折对位好、伤肢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研究胱抑素C基因(CST3)rs10640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揭示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入院的汉族5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20例)及对照组(21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巢式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CST3rs1064039位点SNP,分析该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与血胱抑素C水平的关系。结果:汉族人群中CST3基因rs1064039位点存在G/A突变,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G型为野生基因型,无论等位基因频率或者基因型分布在冠心病及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CST3rs1064039位点野生型纯合子携带者血胱抑素C在全体人群和对照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突变型携带者,但这种差别在冠心病组消失。结论:汉族人群中CST3基因rs106403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无直接相关性,而与血胱抑素C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