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摘要:目的:观察纳米粒子包载的靶向蛋白激酶B(PKB)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局部转染对大鼠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PKB的RNA干扰基因载体,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颈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共72只,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 d取材;常规HE及Verhoeff 染色,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PKB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HE和Verhoeff 染色观察内膜厚度,TUNEL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PKB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7,14,28 d转基因组静脉内膜增生厚度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细胞凋亡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转基因载体;沉默PKB基因表达能有效地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促进VSMC的凋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survivin ASODN 50μg组,200μg组,正义对照组,lipoectin+pluronic组。分别施加不同的处理因素,在移植后1,2周取材。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内膜增生程度;用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基因的蛋白产物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结果静脉移植1~2周内膜增生明显,局部转染50μg survivin ASODN后明显抑制内膜增生(P〈0.05),200μg组受抑制程度较50μg组更为显著(P〈0.05)。静脉移植后,对照组survivin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而survivin ASODN组却显著减少(P〈0.05),VSMC中PCNA表达也同时减少,而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survivin ASODNs可显著抑制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的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促进VSMC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系统评价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重点分析对术后胰瘘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方面的客观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对比分析的相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总计1 686例患者,其中内引流组932例,外引流组7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中内引流组与外引流组术后胰瘘发生率(OR 0.02,95%CI 0.08~0.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4)。去除相关干扰因素,进行各种亚组分析后,结果 依然是两种引流方式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对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没有差异,术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自己比较熟练而且对患者比较安全的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34.
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联合治疗脂肪肝30 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10-2004—06,我院运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生产)联合西药治疗脂肪肝患者30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30例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 min缺血/5 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 min再灌/1 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24 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 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mTOR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子大小。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载体组、对照组。转基因组移植静脉转染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反义mTOR基因,空载体组单纯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3d、7d、14d、28d取材,常规HE、Verhoeff染色,RT-PCR、Westernblot检测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TUNEL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转基因组内膜增生厚度7d、14d、28d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凋亡细胞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转基因载体,反义mTOR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促进VSMC的凋亡。  相似文献   
37.
1995年8月~1997年9月,我们应用自制纯中药通心升脉散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68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93年心律失常对策组提出的SSS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12〕,均有临床表现,心电图...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构建靶向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RNA干扰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大鼠mTOR基因序列设计2个短发夹环RNA(shRNA)序列,化学法合成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将cDNA序列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N,脂质体介导转染包装细胞PT67后获得mTOR的重组逆转录病毒shRNA表达载体,感染VSMC,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及其下游底物真核细胞启动子4E结合蛋白(4E-BP1)、p70s6k等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细胞周期的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VSMC增殖活性的改变。结果 shRNA序列插入pLXIN载体并感染VSMC,证实其能够显著抑制mTOR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mTOR通路下游的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表达相应减少,而4E-BP1的表达却显著增强;感染前VSMC细胞G1/Go期比例为71%,S期为15%,凋亡细胞为2%;转染后72h,G1/岛期比例为87%,S期为6%,凋亡细胞为6%(P<0.01);表明G0/G1→S过程受阻,VSMC的分裂、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机制启动,更多细胞停滞在G0/G1期。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mTOR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能够明显抑制VSMC分裂、分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39.
小肠痉挛案     
李××,女,27岁,工人。初诊日期:1994年10月10日。主诉:左侧少腹部疼痛5天,加重3小时。5天前雨中赶路后出现左侧少腹部疼痛,疼痛呈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在家自行用热水袋热敷后,疼痛略缓解,此后时轻时重。曾服用6542等药,疼痛略有改善。今...  相似文献   
40.
深刺下关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关穴又名客主人 ,乃足阳明胃经之腧穴 ,位于面部颧弓下缘 ,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 ,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 ,张口即闭。主治耳鸣、耳聋、耳、齿痛、口噤、口眼斜等症。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单用下关穴深刺治疗头部诸疾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1 鼻窦炎李某 ,女 ,8岁 ,学生。 1 9991 2 1 0初诊。头痛、鼻塞、流黄鼻涕 2个月余。患者 2个月前感冒后即出现头痛、鼻塞 ,尤以入夜为甚 ,时流黄涕 ,曾在某医院做X线检查 ,诊断为“鼻窦炎” ,予“鼻炎康”等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 ,遂来我院五官科诊治 ,由于患者拒绝穿刺治疗 ,转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