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61.
目的 探讨肺淋巴循环障碍对矽肺发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胸导管结扎建立肺淋巴循环障碍模型。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对照组、矽肺组、矽肺+结扎胸导管组(以下简称矽肺+结扎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扎对照组给大鼠结扎胸导管后正常饲养;矽肺组大鼠采用动式染尘法建立矽肺模型(染尘仓内SiO2粉尘浓度2 000 mg/m~3,每天给予大鼠动式染尘3 h);矽肺+结扎组大鼠先手术结扎大鼠胸导管,再进行动式染尘,染尘条件与矽肺组相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胶原沉积;免疫组化观察肺部淋巴管增生;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 HE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矽肺组和矽肺+结扎组大鼠肺组织病变更为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矽肺组和矽肺+结扎组大鼠肺组织内有淋巴管增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组织中NF-κBp65和α-SMA的蛋白含量矽肺+结扎组均高于矽肺组,分别为(2.42±0.05...  相似文献   
262.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脏超声参数,以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人组69例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E36例,右室流出道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ing,RVOT)]及B组[33例,右室心尖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pacing,RVA)],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标准差(Ts-SD)及Vs平均值(Vs-M).结果 A组和B组各有1例患者随访时因非起搏心律而剔除,共获得67例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图像进行脱机分析.术前两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RVOT起搏组(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SD(23.63±2.32)ms对(31.54±2.93)ms,P=0.0387],对基础状态下Ts SD≥32.6 ms者进行亚组分析(A2组和B2组)RVOT起搏后Ts-SD显著小于术前[(28.55±16.93)ms对(48.19±9.26)ms,P=0.0045],而RVA起搏前后Ts-SD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两亚组术后比较RVOT起搏亚组(A2组)Ts-SD显著小于RVA起搏亚组(B2组)r(28.55±16.93)ms对(38.19±18.34)ms,P=0.0290].结论 RVOT起搏对于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小于RVA起搏,术前同步性较差者选择RVOT起搏能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263.
分离效率是判定旋风分离器性能优劣最直接的一个参数,而分离效率的高低微观上由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决定.采用离散颗粒模型研究了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并估算了分离效率,结果发现:颗粒从入口不同区域进入该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时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入口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域;被入口导流板碰撞分离的颗粒在发生二次分离时被再次捕集的可能性很大;分离效率实验值和模拟估算值变化趋势一致,但模拟估算值高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264.
265.
[目的]对甘草地上部分的水提物、醇提物和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SB-C18柱,乙腈-0.5%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280 nm。质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在水提物中共定性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类物质;在醇提物中共定性出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苷元类物质和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在CO_2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定性出10个化合物,主要为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结论]鉴定出甘草地上部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中有不同性质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为后续提取富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6.
目的探讨≥35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效长方案中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 MG)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短效长方案中年龄≥35岁患者的共222个获卵周期数据,按照添加h MG时机分为2组:A组119例,促性腺激素(Gn)起始当日即添加h MG;B组103例,Gn起始应用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制剂,卵泡达12~14 mm时添加h MG。比较2组Gn刺激天数、Gn用量、移植日内膜厚度、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值、双原核(2PN)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2组Gn用量及天数、移植日内膜厚度、HCG日E2值、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受精数、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较B组有上升趋势;2组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略低于B组;A组优胚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效长方案中年龄≥35岁患者Gn起始当日添加h MG较后期添加临床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267.
甘草为常用中药,也是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常用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但其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忽略了甘草地上部分。甘草属植物地上部分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二氢茋类化合物等,主要药理活性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前列腺炎等。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该文主要综述了甘草属植物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8.
目的 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 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GFP)速殖子模型,观察不同剂量Hy的最佳作用效果。实验分4组:①A组(对照组),不加Hy;②B组(Mφ感染RH-GFP+100 μg/mL Hy);③C组(Mφ感染RH-GFP+200 μg/mL Hy);④D组(Mφ感染RH-GFP+400 μg/mL Hy),分别在培养1、2和3 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计数感染的Mφ和游离速殖子在各药物浓度及各时间点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y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Mφ内速殖子数量明显减少,游离速殖子数量也显著减少,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经药物组不同浓度Hy作用后,游离/Mφ内弓形虫的比值逐渐升高,至400 μg/mL剂量作用3 h后开始下降,游离与胞内速殖子比例的差异在同一时间段内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药物作用1 h或2 h各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作用3 h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同一药物浓度下在孵育1、2和3 h后效果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Hy作用时间延长,虫体逐渐出现肿胀,胞膜与基质之间空隙明显,空泡形成且增多、变大,胞膜断裂,内部结构溶解溢出。结论 体外实验初步显示Hy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强对Mφ内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宿主细胞感染率,且对胞外速殖子有一定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69.
目的:建立形态实验室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对形态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问卷调查评价多媒体教学法效果。结果:90.4%的学生赞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开展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易懂性、可集中注意力、增强理解记忆力、增加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过程者分别占96.7%、91.6%、87.0%、80.3%、93.3%、82.0%及98.3%。结论:成功建立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并进行实验教学,其好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270.
患儿男,4岁.因自幼上睑下垂,面无表情,仰头视物,进食时眼睑颤动.于2010年10月1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第2胎第2产,母孕期体健,足月剖宫产,有羊水污染史,无窒息吸氧史,否认产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0 4+2,左 0.6;阿托品散瞳验光:右- 1.00 DS() 1.00 DC×100°矫正视力0 6,左-0.50 DS()1.00DC×70°矫正视力0 6;代偿头位:下颌上抬;眼位:双眼固定于内下斜位;眼球运动:双眼外转、上转、内转、下转均受限,外转、上转不能过中线.企图下转时伴有双眼集合运动;双侧Bell's现象消失,双眼上睑下垂,右眼为著,双提上睑肌肌力0,双侧内眦赘皮明显,睑裂宽度:平视时右眼3 mm,左眼5 mm;眼睑闭合不全;闭合时睑裂右1 mm,左2 mm(图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