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炎症反应相关因子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等的关系。方法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5例T2DM患者与25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测定sICAM-1,IL-1β,TNF-α,IL-6,hs-CRP及瘦素。结果在T2DM患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IMT与血清sICAM-1,hs-CRP,SBP,IL-1β,IL-6及瘦素呈正相关。血清sICAM-1与SBP,DBP,hs-CRP,IL-1β,IL-6及TNF-α呈正相关。血清瘦素与性别、BMI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ICAM-1、瘦素进入方程,DM发生As与变量ICAM-1、瘦素呈正相关。结论T2DM发生As与sICAM-1,CRP,SBP,IL-1β,IL-6及瘦素等炎症反应相关因子呈正相关,血清sICAM-1、瘦素是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内皮素-1(ET-1)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将99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51例,合并NAFLD组(B组)48例,分别测定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抽空腹血检查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结果 B组的体重、BMI、FINS、HOMA-IR、ET-1、SBP、DBP、ALT、AST、GGT均明显高于A组(P<0.05),IAI、QUICKI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之间年龄、HbA1 c、FPG、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T-1与体重、BMI、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IAI、QUICK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ET-1水平升高,IR程度明显加重.因此,T2DM合并NAFLD患者更需及早进行内皮功能障碍与IR干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状况.方法 对2000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分泌物标本中70例患者(68.6%)培养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1株,革兰阴性菌43株,真菌5株;单一菌感染37例,混合菌感染33例,其中Wagner分级≥3级糖尿病足者28例(84.85%),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多药交叉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及头孢菌素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加伊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早期联合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褚韦韦  官莉莉  黄迪华  任跃忠 《浙江医学》2018,40(6):600-602,626
目的探讨糖调节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血内皮素-1(ET-1)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单纯糖调节异常组(A组)58例和糖调节异常合并NAFLD组(B组)34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抽空腹血检查ET-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HDL-C、LDL-C、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并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对两组上述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B组的体重、BMI、FINS、HOMA-IR、ET-1、SBP、DBP、ALT、AST、TG、HDL-C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IAI、QUICKI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间HbA1C、FPG、PBG、TC、LDL-C、GG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T-1与体重、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1),与IAI、QUICKI呈负相关(P<0.01)。结论糖调节异常合并NAFLD患者血ET-1水平升高,IR程度明显加重。因此,糖调节异常合并NAFLD患者更需及早进行内皮功能障碍与IR干预,防治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用立普妥对2型糖尿病伴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治疗2周、4周,观察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立普妥治疗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总有效率为100%,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主,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立普妥能迅速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6.
肥胖是指机体内脂肪的过度蓄积,脂肪组织绝对量增多或其比例增高.根据病因可分成原发性(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以前者多见、常见,占肥胖的绝大多数.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称为肥胖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倾向,患病率已达5.4%,且呈年轻化趋势,全国肥胖者已超过7 000万,肥胖者中将有50%会发展为糖尿病,17%会患高血压,某些肿瘤、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患病危险性也显著增加,肥胖已成为21世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7.
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的产生有着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机制,肥胖特别是腹内肥胖与其关系更为密切,体脂分布异常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旨在研究各种简易体脂参数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外周血CD5+ B细胞变化与Graves病病情活动性相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Graves病(GD)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CD5^+B细胞。与正常对照者比较,GD患者外周血中CD5^+B细胞明显升高[(17.0+5.1)%vs(39.5+12.4)%]。GD患者经治疗后,CD5^+B细胞明显下降(P〈0.01)。GD患者的CD5^+B细胞水平与FT4、FT3、TT4、TT3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就本院1986年至1998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6例,女5例,Ⅰ型糖尿病2例,Ⅱ型糖尿病9例。年龄28岁~65岁,发现糖尿病至糖尿病足发生时间6年~17年。病变部位以足趾多  相似文献   
40.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是一个主要原因。T细胞具有两个主要亚群,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Th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功能不同的亚群,即Th1细胞和Th2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