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也是目前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降低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此文就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分析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变应原,为防治和护理患儿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2009年9月门诊过敏性鼻炎患儿680例,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225例和儿童组(≥3岁)455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本实验变应原吸入性17种,食物性9种,对照2种。结果:680例患儿总阳性率94.1%,均无不良反应;其中男患儿阳性率95.8%,女患儿阳性率90.8%,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阳性率94.7%,儿童组阳性率93.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尘螨和室尘,主要的食物性变应原为海虾和牛奶。结论:本地过敏性鼻炎患儿发病率男高于女而年龄无差异,且尘螨、室尘是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海虾、牛奶是主要的食物性变应原。明确致敏因素,减少发病机会是过敏性鼻炎防治和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难治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灌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灌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纤支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疗效及灌洗组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与痰培养比较符合率为63.3%,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LF支原体PCR检测与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符合率为73.3%,BALF支原体PCR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组有效率为97%,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73%)。结论:纤支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婴幼儿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对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吸痰指征的婴幼儿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实验组给予喉镜直视下深部吸痰,然后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吸痰后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慢呼吸和心率,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婴幼儿采用深部吸痰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从而畅通呼吸道,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5.
26.
李玉丁  王宁  安淑华 《临床荟萃》2009,24(9):821-823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尽管近几年来推广了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一《全球哮喘防治战略创议》(GINA),但其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哮喘防治需要长期管理,故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合理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增强防治信心,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7.
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体外循环气栓控制器。用于体外循环氧合器储血瓶流出口的封堵,防止氧合器储血瓶泵空形成气栓,预防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动脉气栓意外的发生。现将其用于体外循环氧合器储血瓶反复实验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十六角蒙脱石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单纯婴幼儿腹泻病115例,其中治疗组60例为A组,采用十六角蒙脱石1-2g,po,tid,疗程3d:对照组55例为B组,采用阿米卡星、利巴韦林或双黄连治疗。另外,有其他感染合并腹泻85例,其中治疗组44例为C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服十六角蒙脱石。方法及疗程同A组,对照组41例为D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服庆大霉素、胃酶合剂。结果:A和B2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和69%(P<0.01);C和D2组止泻时间依次为1.8±0.8d和2.5±1.1d(P<0.01)。结论:十六角蒙脱石对单纯性和其他感染合并腹泻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9.
急性脑血管病心率变异性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所反映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VD患者(包括30例脑梗塞、30例脑出血、其中1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30例正常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的时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型,并分析轻、中、重三型神经功能缺损与植物神经受损程度的关系。结果:ACVD的24h正常窦性心搏间期  相似文献   
3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持续高碳酸血症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持续高碳酸血症之原因。将27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患儿(观察组)和23例重症肺炎心衰患儿(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CO2分别为8.086±2.27kPa(60.65±17.03mmHg),5.497±1.001kPa(41.23±7.51mmHg),t=2.67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CO2分别为8.77±3.36kPa(65.78±25.2mmHg)、5.67±0.768kPa(42.53±5.76mmHg),t=2.28,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心衰患儿易合并高碳酸血症,且不易解除。其原因除具有和重症肺炎心衰相同的病理生理因素外,可能还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特有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气体弥散功能严重障碍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