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71.
糖尿病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一例杨桦罗成仁杨兰芬孟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AION)可由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导致视乳头睫状后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原因引起。现对糖尿病合并AION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E-cadherin、α-catenin和MMP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钙黏附分子(E-cadherin,E-cad)、α-连接蛋白(α-catenin,α-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E-cad、α-cat及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膀胱黏膜E-cad、α-cat呈正常表达,MMP2为阴性;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及α-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4.8%(43/96)和58.3%(56/96),MMP2阳性表达为53.1%(51/96)。E-cad和α-cat的异常表达率、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 E-cad、α-cat和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其致残率极高。雷公藤内酯醇是雷公藤主要成分之一,其药理活性最高,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疗效很高。笔者以往的研究表明[1]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MCP-1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但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组织细胞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如何,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基础上,通过应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内酯醇,观察其对佐剂性关节炎病变组织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类风湿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TR)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的VTR患者17例1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患者行光动力治疗(PDT),7例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发现VTR予以病理检查和病灶部位激光光凝治疗。 结果 17例患者17只眼眼底均有单个或多个黄色或红色肿瘤样病变,均同时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出,占100%;伴出血者10只眼,占58.82%;伴视网膜脱离者5只眼,占29.41%。渗出累及黄斑区者9只眼,占52.94%;合并玻璃体积血1只眼,占5.88%。肿瘤位于颞下象限者8只眼,占47.06%;位于颞上象限者7只眼,占41.18%;鼻上下象限各1只眼,分别占5.98%。B型超声检查显示16只眼肿瘤位于视网膜上。FFA检查发现瘤体血管早期即发生明显的荧光素渗漏。1例患者经PDT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7例激光光凝的患者中,2例肿瘤缩小,1例渗出减少。 结论 VTR的临床特征是眼底黄色或红色肿瘤样病变伴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出, B型超声和FFA检查有助于确诊。PDT和激光光凝治疗对控制病变有效,但对视力提高无明显帮助。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77-180)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二仙汤治疗焦虑障碍的潜在分子机制,并借助母婴分离结合束缚应激动物模型进行疗效及机制验证。方法 利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二仙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疗效药靶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和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获取焦虑障碍相关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基于拓扑参数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母婴分离结合束缚应激建立焦虑小鼠模型,在第21天(PD21)离乳至第97天(PD97)束缚完成期间给予二仙汤药混饲料干预。通过开放旷场实验、高架O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焦虑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浆皮质酮(COR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蛋白激酶B(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获得二仙汤活性成分97种,作用靶点227个,焦虑障碍相关靶点3 86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61个,其中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mTOR等核心靶点可能与焦虑障碍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二仙汤治疗焦虑障碍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仙汤可显著增加小鼠中央区活动时间及穿越次数、开放臂停留时间及穿越次数、明显上调p-Akt1、p-mTOR、BDNF、PSD95、Syp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二仙汤调治焦虑障碍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机制可能与二仙汤通过影响Akt1、mTOR、IL-1β、IL-6、TNF等核心靶点及调控PI3K/Akt、MAPK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改善神经炎症与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二仙汤全方和温肾方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通过母婴分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进行药效及机制对比,探讨温肾拆方治疗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数据库(BATMAN)收集二仙汤全方及温肾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银行(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相关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随后导入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及关联的核心成分;采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母婴分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制备抑郁小鼠模型,在离乳第21天(PD21)至束缚完成第111天(PD111)给予二仙汤全方和温肾方的药混饲料进行干预。根据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旷场实验、高架O迷宫实验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观察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蛋白激酶B1(Ak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素(Syn)等表达水平。结果 共筛选二仙汤全方和温肾方治疗抑郁症靶点126和118个,全方仅多8个靶点。两方核心靶点相同,主要包括Akt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二仙汤全方和温肾方治疗抑郁症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动物实验表明,与抑郁症模型组比较,二仙汤全方和温肾方均可明显上调小鼠糖水偏好指数、中央区活动时间及穿越次数、开放臂停留时间及穿越次数、p-Akt1、BDNF、PSD95及Syn的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下调悬尾不动时间和海马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水平(P<0.05,P<0.01),两方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肾阳虚为主的抑郁症病机和证候规律下,二仙汤的温肾拆方治疗具有可行性。其机制可能与两方均可通过影响Akt1、IL-1β、IL-6、TNF-α等核心靶点及调控PI3K/Akt、MAPK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改善海马区神经炎症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20岁.凶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伴眼红4 d于2010年6月到本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0.04,均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7 mm Hg.  相似文献   
78.
目的检测可注射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将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株MC3T3-E1分别接种于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块上,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情况。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 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结果MC3T3-E1在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块上能较好地粘附,在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块上MTT吸光值随时间延长增长幅度较大,且ALP活性高于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结论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上高于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细胞转染技术下调内皮细胞Bach1表达;用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内皮细胞体外血管新生的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 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转染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VEGF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 下调内皮细胞Bach1表达明显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对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抑制Bach1表达促进内皮细胞HO-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增加VEGF 转录活性及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抑制转录因子Bach1表达可增加内皮细胞HO-1和VEGF的表达,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Bach1是负性调控血管新生的因子。  相似文献   
80.
孟丹 《中外医疗》2014,(18):108-109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男性无痛膀胱镜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老年男性,年龄60-80岁ASA(Ⅰ-Ⅲ),随机分为E组和P组,两组都先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待2 min后,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5-0.2 mg/kg,P组注射丙泊酚1-2 mg/kg。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T1麻醉起效后(睫毛反射消失)T2,膀胱镜置入后2 min T3和检查结束后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镜检时间、镜检满意度术中知晓、苏醒时间和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HR、SBP、DBP、SPO2在T2、T3、T4时间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下降幅度大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麻醉满意,均无术中知晓,E组肌阵挛和恶心发生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注射痛发生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有利于循环稳定,适合在老年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