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腰椎椎弓根应力性骨折诊断和治疗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1例腰椎椎弓根应力性骨折。男性,36岁,柔道运动爱好者,一次柔道练习时感腰痛和腰部活动受限,无神经根刺激症,X线平片未见明显椎弓根骨折,经CT诊断为第五腰椎右侧椎弓根不全性应力性骨折,ODI评分为46%,采取佩戴脊柱支具保守治疗。  结果 6个月后椎弓根骨折愈合,腰痛消失,恢复脊柱正常功能,ODI评分恢复至4%。随访至24个月,患者ODI评分无改变。  结论 腰椎椎弓根应力性骨折发生于脊柱活动量大和重复性多的年轻人,主要外力是扭转力。对于无神经根刺激症的腰椎椎弓根不全性应力性骨折,佩戴脊柱支具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报道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在小腿内侧以胫后动脉内踝皮支为血管蒂设计成球拍状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交腿皮瓣修复5例。球拍(皮瓣)面积为16cm×9cm~6cm×4cm,在小腿中上段设计切取,球拍柄宽2cm,长为4~12cm,在小腿中下段内侧设计切取。结果17例皮瓣术后血运好,无肿胀、淤血,全部成活,随访皮瓣质软,外形美观,供区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结论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切取方便,不损伤胫后动脉,是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应用Flo Trac/Vigileo系统监测参附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50例,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参附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乳酸林格氏液1 ml/kg,5 min后麻醉诱导。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应用心电监护仪及Flo Trac分别于T0(入室时)、T1(使用参附或乳酸林格氏液后)、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时)、T4(气管插管后1 min)和T5(气管插管后5 min)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结果T0、T1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2时各组MAP、HR、CO、CI和SV均显著降低(P0.05),但参附组的CO、CI、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VV显著升高,并且明显高于参附组(P0.05)。T3、T4时MAP、HR、CO、CI和SV均有所上升,MAP、HR上升幅度对照组大于参附组(P0.05);T5时参附组MAP、HR、CO、CI和SV恢复至T0时,而对照组各指标显著低于T0时(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麻醉诱导造成的心排出量降低,有效维持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影响TLICS 4分胸腰椎爆裂骨折矫正度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胸腰椎骨折矫正度丢失的10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随访时间18~31个月,平均21.8个月,术后41例Cobb角度丢失≤3°、43例≥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伤椎骨缺损程度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是影响TLICS 4分胸腰椎骨折矫正度丢失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治疗方式、伤椎骨缺损程度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是TLICS 4分胸腰椎骨折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独立因素。单纯后路短节段4钉固定治疗TLICS 4分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易出现矫正度丢失,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术后矫正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各种原因及比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1—2011-12符合纳入标准的214例四肢骨折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统计导致骨不连发生的原因的比重。结果在患者总数中,有全身性因素者占5.6%,有药物性因素者占2.8%,有局部因素者占91.6%;在总因素中,全身因素占4.0%、局部因素占94.0%、药物因素占2.0%;在局部因素中,医源性因素占70.7%,患者自身因素占29.3%。在医源性因素中,未达有效固定占24.5%,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占8.0%,忽略植骨占25.5%,未达良好以上复位占17.5%,术后感染占4.0%,缺乏正确康复指导占20.5%。在患者自身因素中,术后活动过早过多占32.5%,损伤严重占43.4%,特殊部位占24.1%。结论四肢骨折固定术后骨不连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医源性因素是术后骨不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术者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遵循AO固定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后正确康复指导,才能减少术后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韦旭明  孙振中  宋骁军 《中国骨伤》2013,26(12):981-984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ng plating,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对43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别采用PCCP和PFNA治疗。其中PCCP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68.4±17.6)岁;A2.2型13例,A2.3型9例。PFNA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57-93岁,平均(67.7±20.1)岁;A2.2型10例,A2.3型11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情况。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4个月(12~22个月),全部患者获骨折愈合,恢复外伤前行走功能。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有1例出现大粗隆顶端骨块上移、1例患髋外展无力。PCCP组1例出现螺钉断裂,PFNA组1例出现髋关节疼痛。结论:PCCP以及PFNA均能有效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对于外侧壁顶端骨块移位的影响和治疗策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正>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附加钢板治疗17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疗效优良,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8~65岁。骨折AO/ASIF分型:A型7例,B型7例,C型3例。骨不连按Judet分类法:肥大型10例,营养不良型5例,萎缩型2例。诊断骨不连距首次手术时间6~12个月。  相似文献   
99.
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18例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18例病人均拍摄了X线平片,10例做了MRI检查,增强扫描2例:6例做了CT检查:2例手术活检。将X线平片上无明显异常改变,而MRI表现为异常者确定为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上表现为斑点状骨密度增高者,确定为晚期骨梗死。结果:18例病人共累及40个部位,累及股骨远段21个,股骨近段1个,胫骨近段14个,胫骨远段1个,肱骨近段3个。8例病人被认定为早期骨梗死,10例病人认定为晚期骨梗死。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CT示病变呈不规则多发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其中5例T2WI病变中心区可见多发囊样高信号病变。结论: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0.
骶前皮样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 8岁。B超检查示直肠右侧占位。直肠指诊:距肛门约6~7cm处,直肠右前壁可扪及包块,上界不清,表面光滑,直肠黏膜正常,指套未沾血迹。CT扫描:于骶尾骨前方直肠右侧可见一卵圆形类液性密度肿块,CT值16HU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最大切面为4 .9cm×7.6cm ,直肠受压左移,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