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临床上,由于中心动脉压的检测不如外周血压方便,加之有些人认为二者一致,因此对中心动脉压的关注不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应用降压药后已将外周血压控制,但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索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和病理检测两种方法评价 3 5例患者的离体脑动脉。结果 对照组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均呈同心圆状 ;脑卒中组可见到偏心性狭窄、管壁赘生物和夹层分离 ,其中脑梗死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粗糙或断裂明显较其他组为多(P <0 .0 5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状态是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显著因素 ,血管内超声可以协助发现高危性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3.
本文应用心电图12导联同步记录方法.提取150例健康成人心电图QTD、QT_(CD)均值。最大均值分别是29.14±9.92ms,32.0±10.52ms。不同年龄组中50~59岁组与40~49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0~78岁组与50~59岁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健康成人随年龄增长.心脏亦渐趋老化的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34.
P—J间期在预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激综合征改变了心脏正常的除极顺序,若合并传导系统其他改变时,能否根据心电图明确诊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探讨P-J间期对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男,20岁。射频导管消融前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心内电生理标测旁道位于左  相似文献   
35.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高龄老年组(≥80岁,n=88)、老年对照组(60~79岁,n=80)及中年对照组(60岁,n=25),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mmHg(1mmHg=0.133kPa)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服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舒张压高龄老年组均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差高龄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1);高龄老年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5);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36.
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评价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冠脉造影未发现血管狭窄,颈动脉未见钙化斑,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病组3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1例颈动脉存在>50%狭窄,87%发现颈动脉钙化斑,P值<0.05。钙化斑面积>3.0mm×3.0mm者,其冠脉狭窄≥2支,动脉内膜厚/腔内径>0.1,P值<0.05。Doppler检测IC/CC>0.8,P值<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测可用以预诊冠脉硬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焦磷酸测序法分析57例冠心病患者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为两组:ALDH2基因GG型组(n=43)和GA/AA型组(n=14),比较两组间高血压的发病率、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及治疗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ALDH2基因GA/AA型组高血压的发病率(85.7%)明显高于GG型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压GA/AA组明显大于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内源性一氧化氮生成有关。其对硝酸甘油作用的影响可能增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脉压。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并监测其入院后24 h内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多支病变组入院24 h内血糖值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9.9±1.0 )mmol/L∶(7.6±1.3 )mmol/L]及单支病变组[(9.9±1.0) mmol/L∶(5.9±0.4 )mmol/L],均P<0.01.双支病变组入院24 h内血糖值同样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7.6±1.3) mmol/L∶(5.9±0.4 )mmol/L),P<0.01.结论:在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急性期血糖值在一定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9.
樊强  姚依群 《临床荟萃》2008,23(10):718-721
目的 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76例,于术前采血测定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56例非冠心病组相比,120例冠心病组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2.61 mg/L vs 8.37 mg/L(P<0.001);总体上随狭窄>50%病变血管支数增加逐步升高(P<0.05),且随斑块不稳定性升高而升高(P<0.01).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rs=0.321,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子(β-0.180,P<0.05).结论 脂多糖结合蛋白可以作为冠心痛的一种新的血清学标志物,且对血管病变程度及病情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高龄冠心病31例行CABG术前、术后1周、2~3周、2个月及3个月12导联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1周内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比较,术后异常Q波、T波低平或双向发生率,以术后第1周显著增多,此后逐渐减少(P〈O.05);T波低平或双向发生率持续到第2~3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ST段压低〉O.5mm和T波倒置于术后第1~3周明显增多,此后第1个月、第2个月逐渐减少到术前水平,T波倒置显著减少(P〈O.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CABG后易出现早期一过性异常Q波、T波低平或双向、ST段压低等变化,此后可逐渐减少,并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