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王兰  盛传洪  唐丽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32-833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PF组首次静推芬太尼1.0 μg/kg+丙泊酚2.0 mg/kg,PB组首次静推布托啡诺20 μg/kg+丙泊酚2.0 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丙泊酚.记录麻醉前、意识消失时、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136例,急诊下肢手术患者83例。按腰麻用药分为0.1%、0.15%和0.2%罗哌卡因3组,每组73例,各组剂量从3mg开始递增,顺序完成3mg各3例,4mg各10例,5、6、7mg各20例。硬膜外腔维持用药均为0.2%罗哌卡因。术前不用药。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L2-3套针法穿刺,调整麻醉平面在T9-10。观察麻醉效果,BP、HR、SpO2、Bromage评分等。结果优良率6~7mg时为95%、5mg时为50%~55%、4mg时为30%,剂量为3mg时虽有镇痛平面,但不能行手术,均为麻醉失败,剂量为7mg时无失败病例。患者术中BP、HR、SpO2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1例,尿潴留2例。术中患肢Bromage评分为2~3分,健肢为0~1分。结论0.1%~0.2%罗哌卡因6~7mg腰麻与0.2%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镇痛完善,BP、HR、SpO2平稳,副作用小,麻醉消退快,能早期活动,利于搬运转移患者等优点,不仅可用于无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下肢不同部位手术的麻醉,而且可为战时手术方舱内的手术提供一种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3.
大黄Zhe虫丸治疗高粘血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丽  臧力学 《天津中医》1995,12(1):18-19
  相似文献   
34.
35.
对CGFNS考试进入中国后,给我们的护理教育事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6.
吴胜  唐丽  罗捷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5):417-419
目的评价氟伏沙明与氯米帕明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92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伏沙明与氯米帕明治疗。氟伏沙明剂量(227.3±53.8)mg/d,氯米帕明剂量(205.5±32.7)mg/d。观察期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氟伏沙明组与氯米帕明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91%vs.69.57%,P0.05);两组HAMA、HAMD总评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或0.01)。治疗2周末,氟伏沙明组HAMA评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均较氯米帕明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vs.60.87%,P0.05)。结论氟伏沙明与氯米帕明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相当,氟伏沙明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7.
38.
背景:研究发现人来源的骨髓细胞外基质能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并保持干细胞的特性。目的:初步观察人骨髓来源的细胞外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影响。方法:分离人正常牙周膜细胞及颌骨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细胞外基质膜片。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取P2代人牙周膜干细胞与骨髓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共同培养,以普通培养基对照,采用CCK8法及细胞周期流式技术检测人骨髓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人牙周膜干细胞较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且细胞符合其生物学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建立起的骨髓细胞外基质能够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扩增干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背景:研究发现充足的血供是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种细胞直接共培养,经成膜诱导10 d后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并对获得的膜片进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标记液标记后,观察膜片诱导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分布及交流情况。对复合细胞膜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10 d后可成功获得复合细胞膜片,两种细胞在成膜诱导过程中存在细胞间接触。获得的膜片由多层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结果证实该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为进一步将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71例,按照入手术室奇偶日期分为对照组34例,实验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配合,实验组手术流程管理配合,对比分析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医生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在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的应用,可缩短平均手术的时间,提高医生满意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