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2篇
  1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梁  黄涵  周娜  邓巧莹  黄永秩 《检验医学》2010,25(8):606-60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0例结直肠癌患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的血清浓度,并以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上升,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是预测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2.
梅尼埃病首发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梅尼埃病患者的性别、首发的年龄、症状,并根据首发症状进行临床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准确提供首发症状的145例梅尼埃病患者,按照耳聋和(或)耳鸣(耳蜗症状)、半规管(旋转性眩晕)和耳石器症状(倾到或平衡障碍)进行分类。结果首发症状依次为耳鸣45例、耳蜗加眩晕症状30例、眩晕28例、耳鸣加耳聋27例、听力下降9例、耳石器症状6例。累及耳蜗及前庭系统30例;累及耳蜗81例:累及半规管28例:累及耳石器6例。小于20岁和大于60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少。男性高发年龄较女性高发年龄早10年,男性和女性在30-49岁年龄段发病例数最多。三种类型梅尼埃病临床首发症状与典型症状出现的间隔差异均较大。结论梅尼埃病耳蜗受累明显高于前庭,首发症状耳鸣最常见,其次是听力下降,再次为眩晕,倾倒的出现率最低。对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酌情选择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等检查。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多组试验设计及其统计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本试验中心接待的受试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A、B两组,每组30例受试者,两组受试者采取相同的参比制剂、受试制剂处理,A组双交叉试验结束1周后,再开始B组双交叉试验,试验结束后一并完成样品分析与统计。通过总结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特点,然后结合实例进行多组试验设计,计算90%置信区间与个体内变异系数等。结果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显示多组试验AUC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中,90%置信区间在84.74%~104.32%之间,把握度为82.41%。结论多组试验设计可增加把握度,可促进试验管理,设计的统计模型在阶段设计、多中心设计等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不同刺激模式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的VEMP的潜伏期、振幅,计算出3种情况下的振幅及潜伏期的均值、双侧振幅比值、双侧振幅不对称性。结果3种刺激模式刺激侧振幅与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1侧短声刺激对侧振幅低于刺激侧,潜伏期比刺激侧长2~3ms。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刺激p13和n23出现率最低,无特别应用的意义。3种刺激方式VEMPs振幅变化较大。结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短声刺激和1侧短声刺激都不失为较好的刺激方法,双侧给声对双侧听力正常者较为适宜。应用双侧VEMP的振幅比值和对称性,判断双侧球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的特点,为LVA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的电生理监测反应特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记录人工耳蜗植入前ABR反应阈值及潜伏期,观察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SNR)的表现,并统计该波的出现概率。记录患者术后EABR波形、V波阈值及III、V波潜伏期,计算III、V波引出率及EABR分级。比较ABR的V波和EABR的V波的潜伏期差异。比较ABR出现与不出现ASNR组的EABR反应阈值和V波潜伏期差异。结果 14例患者中有5例术前ABR可引出ASNR,9例无ASNR,V波潜伏期6.6~8.15ms。人工耳蜗植入后有13例引出有意义的EABR波形,平均EABR阈值为190.8CL,平均III波潜伏期为1.80ms,平均V波潜伏期为3.59ms,有1例EABR未引出反应。根据Gibson EABR分级标准,ASNR组与无ASNR组EABR波形分化无明显差异。ASNR组EABR阈值177.5CL,无AS-NR组阈值196.7CL,二者有统计学差异。ASNR组V波潜伏期4.71ms,无ASNR组V波潜伏期4.68ms,二者无统计学差异。EABR的V波潜伏期比ABR的V波潜伏期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LVAS患者的ABR反应中出现ASNR波是其听力学特征性表现之一,但EABR记录不到相应的短潜伏期负反应。EABR的V波潜伏期较ABR短。植入前存在ASNR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具有较低的植入后EABR反应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军校医学生的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237名一至四年级军校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军校医学生PSQI平均得分为(5.78±2.26)分,MPATS平均得分为(38.65±11.32)分;女性比男性军校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更差[(6.12±2.11)分vs (5.49±2.35)分,P<0.05];三年级军校医学生MPATS得分最高[(42.51±10.81)分];军校医学生PSQI总分与MPATS总分呈正相关(r=0.280,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对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过度使用手机对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有不良影响,女性受影响更大;应加强三年级军校医学生的手机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0.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减毒活疫苗,其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及播散性结核病有效率较高,是我国计划免疫的疫苗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但仍有少部分儿童接种后出现卡介苗感染,即卡介苗病。播散性卡介苗病的发病率为0.06/1000000~1.56/1000000[1-2],发病的中位年龄为3.5个月~3.6个月[3-4]。大多数局限性卡介苗病预后较好,而播散性卡介苗病病死率高,为40%~80%[1,5],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儿中播散性卡介苗病的病死率分别为28.6%和71.0%[5]。BCG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免疫功能异常。Amanati A等[5]报道约52.5%卡介苗病患者有明确的免疫缺陷病,47.5%可能存在免疫功能障碍。Ying W等[3]报道43.2%的BCG感染患者有明确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