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作者在3年中共收治11例小肝癌,其中有5例为亚临床肝癌,所有病人获得诊断的途径是AFP或和肝脏B超检查,全部病人均进行了不规则性肝切除,随访至今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在急性胰腺炎肺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逆行胰胆管注射灭菌的4%牛磺胆酸钠诱导Sprague-Dawley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HNP组及Celecoxib预处理组,术后3、6、12和24 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HE染色进行肺损伤的组织学评价,Mallory氏磷钨酸苏木精染色观察血管中的纤维素性血栓,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表达.结果 AHNP组肺组织Cox-2表达和病理学评分进行性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503,P=0.012).在AHNP早期就可发现肺组织微血栓形成,其密度和损伤评分亦呈正相关(r=0.604,P=0.004);Celecoxib预处理在各时相点均减轻了肺损伤的程度、微血栓密度和Cox-2的表达水平(P<0.05);Celecoxib下调Cox-2表达程度与其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强度正相关,而与其降低微血栓形成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肺微血栓形成所致的肺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诱导肺损伤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可能是始动因素;Cox-2过表达可能具有促凝血活性而在肺微血栓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中药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及适应症。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前者采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大承气汤加减。结果:2例总有效率,治愈率3d内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不完全肠梗阻有效率达97.4%,显著高于完全肠梗阻的有效率65.5%(P<0.05)。结论: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疗效迅速,治疗彻底而稳定,有效率高的优点,是非手术治疗的较好方法,特别适合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组织因子与肿瘤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组织因子(TF)是凝血因子Ⅶ/Ⅶa的细胞膜受体,在肿瘤组织中可广泛表达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质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TF是一种多功能生物分子,其胞外区主要与凝血功能有关而胞内区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关,两者均参与肿瘤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TF活性与病人预后有显著相关,测定尿TF可作简便、有效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5.
粒酶B(granzyme B,GrB)是活化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分子,也是其特异标志物,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良/恶性上皮细胞是否表达GrB,同时检测组织中浸润S-100^ 树突状细胞(DC)和GrB^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探讨GrB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局部免疫状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220例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为纳入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术后未发生AL患者205例(无AL组),发生AL(AL组)的患者1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7天检测外周血NLR、PCT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NLR、PCT在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AL方面的价值。结果 2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术后发生AL(发生率为6.818%),两组患者NLR值水平在术后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第6~7天NLR的AUC值>0.800,且在术后第7天出现最大值(AUC=0.848);两组患者PCT值在术后第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ROC曲线研究时发现术后第4、5、6、7天PCT的AUC值>0.800,且在术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AUC=0.903)。结论 NLR、PCT均可用于早期诊断直肠癌Dixon术后AL,且PCT比NLR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对急性消化道穿孔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考虑诊断急性消化道穿孔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将患者分为上消化道穿孔组(上消化道组,45例)以及下消化道穿孔组(下消化道组,43例)。分别比较两组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术前降钙素原、血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率(neutrophil rate, NEU-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白蛋白(albumin, ALB)、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 CRP/ALB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消化道组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上述预测标记物对上、下消化道穿孔部位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上消化道组相比较,下消化道组患者血清PCT、CRP、ALB、CRP/ALB值均显著升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RP、CRP/ALB值是急性消化道穿孔诊断为下消化道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PCT: OR=1.241, 95% CI: 1.098~1.403, P=0.001;CRP: OR=0.95,95% CI: 0.912~0.99, P = 0.014;CRP/ALB值: OR=35.104, 95% CI: 3.889~316.885, P = 0.002)。通过ROC曲线发现,PCT、CRP、CRP/ALB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95% CI:0.879~0.985)、0.77(95% CI:0.667~0.872)、0.898(95% CI:0.827~0.969);PCT最佳截断值为16.595 ng/m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91.1%,CRP最佳截断值为55.4 mg/m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80.0%,CRP/ALB最佳截断值为1.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88.9%。 结论:血清PCT、CRP、CRP/ALB值均有助于预测消化道穿孔部位,能提高穿孔部位诊断的正确率,且PCT诊断效能优于CRP、CRP/ALB比值,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8.
骶尾部脊索瘤10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总结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X线诊断正确率60%(6/10),CT为100%(4/4);6例获根治性切除者术后均生存,4例姑息性切除加术后辅助放疗者术后5年内均复发、死亡,本组死亡率40%.结论X线及CT检查对诊断效果肯定,宜列为常规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或免疫组化有确诊价值,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术后应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改变,TNF—α、iNOS mRNA的表达情况及对NO的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用12S刺激2h后加入不同浓度重组人生长激素,6h后观察巨噬细胞活性RT—PCR检测巨噬细胞内TNF—α、iNOS mRNA的表达情况,上清液测NO浓度。结果:巨噬细胞用12S刺激后,活性明显增强,TNF—α、iNOS mRNA表达上调,NO产生增加,使用不同剂量的生长激素后能均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iNOS mRNA表达下调,NO产生减少,而对TNF—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剂量的生长激素可以抑制12S对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其部分机制是下调了iNOS mRNA表达,使NO产生减少,但其抑制作用不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体外rhGH并不直接抑制TNF—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0.
任磊  周业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1936-1938
小肠恶性肿瘤极少见,仅约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1],其中20%~ 40%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而小肠NHL在消化道肿瘤中更为罕见.NHL又可分为T细胞性NHL和B细胞性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DLBCLs)是小肠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NHL是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同时随着小肠NHL发病率近年逐渐上升趋势,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小肠NH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