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8 毫秒
61.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最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最大胸厚13.5 cm、最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 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 cm。在管电压55~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2+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 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2+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62.
随着人们对辐射损害认识的加深,低剂量CT检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不少放射医师对"低剂量CT检查"的概念及如何有效减少医用辐射中的照射剂量尚不清楚.本文旨在介绍低剂量CT基本概念、降低CT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体质指数与结肠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肥胖被证实为增加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都与结肠癌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探讨BMI与我国结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707例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和709名健康人的BMI情况,比较两组人群BMI的情况。结果: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平均BMI为(24.52±4.56)kg/m^2,健康对照人群平均BMI为(23.75±3.14)kg/m^2,结肠癌患者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t=-3.72,P〈0.001)。根据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组后,可以看出结肠癌患者的BMI比健康对照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BMI的升高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059(95%CI。1.029~1.090)。结论:汉族人结肠癌的发生与BMI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估2018—2020年吉林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因数据完整性。方法 监测县(市、区)内所有的乡镇/街道按当地居民死亡水平高低分三层,分别为高、中、低(每层的乡镇/街道的数量基本相同)。每一层均随机抽取一个乡镇/街道,该乡镇或街道中的所有家庭都为调查家庭,将调查家庭中常住成员的死亡情况与人口死亡监测系统中常规报告死亡数据之间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调查研究结果采用构成比和率进行统计描述,并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018—2020年吉林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漏报率为10.87%,农村地区漏报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P<0.05);0~岁组漏报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8,P<0.05);各年度漏报率不同,2020年漏报率高于2018年和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7,P<0.05);漏报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结论 吉林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报告的死...  相似文献   
65.
目的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评估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早发心肌梗死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进行FH相关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载脂蛋白B(APOB)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因子蛋白1(LDLRAP1)的基因检测。临床诊断分别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诊断FH患者。结果 225例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 男性188例(83.6%), 首次心肌梗死的年龄为(46.6±7.2)岁。共有10例(4.4%)患者携带FH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较单独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3种临床标准, 基因检测使FH的诊断率分别提高了53.3%, 33.3%和42.1%。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FH的诊断, 对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启动FH的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属于乳岩的范畴。李家庚教授基于《伤寒论》六经辨治乳腺癌,认为发病自少阴与厥阴,病位在太阳与少阳,转归在太阴与阳明,晚期衰败于少阴与厥阴,灵活运用经方加减变化,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GSI)技术在学龄儿童腹部增强检查中的最佳单能量图像.方法 搜集2015年2月至7月于本院行GSI腹部增强CT扫描的学龄期儿童38例,男22例,女16例,其中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14.0岁,平均(8.7±3.9)岁.以GSI模式进行增强CT扫描.注药60s后进行扫描.用标准重组模式GSI处理/重组平台重组图像,获得41组单能量图像(从40 keV至80 keV,间距1 keV)及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肝、脾与竖脊肌进行CT值测量,首先评价客观指标评价,包括图像信噪比(SNR)及噪声;然后在最高SNR单能量图像以及混合能量图像中进行主观指标评价,包括脏器显示、肌肉脂肪间隙显示及噪声,均分为4个等级,得出图像质量评分.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脾的SNR随能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在40 ~ 55 keV时呈平直线,后逐渐增高,至65 keV时达到高峰,随后SNR逐渐下降,止于40 keV时水平.噪声在40 keV时出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在54 keV时下降幅度增大,在68 keV时达到最低值后缓步上升,其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65 keV单能量图像主观评分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01).结论 学龄儿童腹部GSI增强检查中,观察肝、脾的最佳单能量图像为65 keV,噪声最低的最佳单能量图像为68 keV.  相似文献   
68.
背景:使用一些生长因子能使终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而产生多能性干细胞。目的:讨论表观遗传机制在细胞重编程和调节中的作用,揭示表观遗传基因调控的变化、表观遗传修饰标记的稳定性及其对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在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以"DNA甲基化,细胞重编程,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1990/2008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尽管在体内细胞分化通常是单向和不可逆的,但这个过程可被重编程而改变。使用一些生长因子能使终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而产生多能性干细胞。目前为止,导入转录因子、DNA去甲基化、表观基因改变已被用于诱导重编程。通过了解其分子机制,揭示表观遗传基因调控的变化、表观遗传修饰标记的稳定性及其对基因组表达的影响,对基因治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依然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是AID还是DNA去甲基酶对DNA去甲基化起重要作用?DNA去甲基化需要什么条件?肿瘤细胞中CpG片段能否去甲基化,癌细胞是否更难重编程?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采用CT测量5岁以下儿童呼气末、吸气末肺组织的平均密度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因外伤等疾病进行胸部CT扫描的正常肺患儿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气末扫描组与呼气末扫描组进行通气控制CT扫描,每组30例.获取胸部吸气末、呼气末CT图像.胸部CT图像中选取主动脉弓上2 cm、隆突下1 cm、膈上2cm3个层面肺组织的腹侧、背侧、外侧、内侧、中心测量肺CT值.计算左肺、右肺以及全肺的平均密度值.对单侧肺吸气末、呼气末各测量区域肺密度值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测量区域间肺密度值变化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吸气末左肺、右肺及全肺对应的肺密度值均为(-766±56)HU,呼气末相应的值分别为(-625±86)、(-647±85)、(-636±86)HU.吸气末,左肺腹侧、背侧、外侧、内侧、中心肺密度值分别为(-798±63)、(-733±68)、(-767±64)、(-754±65)、(-775±63)HU,右肺分别为(-796±70)、(-736±65)、(-769±64)、(-754±62)、(-776±59)HU;呼气末,左肺上述5个部位肺密度值分别为(-692±91)、(-555±116)、(-639±91)、(-598±103)、(-640±98)HU,右肺分别为(-712±90)、(-575±121)、(-657±90)、(-619±95)、(-670±87)HU,双肺5个测量部位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5、11.29、23.31、25.47,P值均<0.01).5个测量部位中,背侧肺密度平均值最高,腹侧最低,其余从高到低分别为内侧、外侧、中心.结论 本研究测量得到5岁以下儿童呼气末、吸气末肺组织的密度值,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