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东顺德地区在职人员肝吸虫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吸虫病高发区在职人员中肝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新球和容奇两镇医院送检的血标本551例,检出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91例,感染率为16.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8.50%和14.48%,经卡方检验显示,男女性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顺德区新球与容奇镇在职人员肝吸虫感染的普遍性,男女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2.
背景:研究表明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动员内皮前体细胞,增加脑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生成。目的:观察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周围区新生血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凼子。方法: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每组24只。断尾取自体血通过鼠脑立体定向仪注入鼠脑内制备脑出血模型,似于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治疗组于制模后1h腹腔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μg/kg。假于术组、脑出血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于6,12,24,48,72h,7d6个时间点检测血肿周围区CD34^+血管的表达,母个时间点检测4只。利用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CD34变化了解微血管的生成情况,CD34抗原也越多,新生血管越多。结果:脑出血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且在72h增多明湿,与7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6,12,24,48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活动过度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患者85例,随机分成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45例,单用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晚);联合组40例,服用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晚)和索利那新(5 mg,1次/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测定,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单药组IPSS、QOL评分及Qmax均有改善(P<0.05),OABSS无明显改善;联合组IPSS、QOL评分、Qmax及OABSS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IPSS、QOL评分、OABS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药组。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不仅可以改善BPH所导致的梗阻症状,还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何晓英  袁平  谭华  胡先武  李小刚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591-1593,1617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探讨rhG-CSF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利用鼠脑立体定向仪、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模,治疗组于制模后1h腹腔注射rhG-CSF60μg/kg。在各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免疫组化观察各组GFAP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干湿比重法定量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72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GFAP在脑出血6h后即已开始表达,随后持续增加,72h达高峰。治疗组较相同时间点脑出血组血肿周围组织脑组织含水量降低;GFAP表达有所下降。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脑出血后1周内GFAP的变化与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rhG-CSF能够抑制GFAP过度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何晓英  李贤 《新疆医学》2009,39(12):126-128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五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26.
子宫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UAVF)属于子宫血管病变,是指子宫动脉分支与静脉分支之间绕过毛细血管网出现异常的直接交通.获得性UAVF常继发于子宫的创伤;由于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与UAVF的B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能会干扰UAVF诊断的准确性.报道1例流产手术后B超提示...  相似文献   
27.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对各种损伤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大量表达、活性增强,这种由常态转变为反应性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是目前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实验组20只。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深圳新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模型组、实验组利用鼠脑立体定向仪、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余干预措施与模型组一致。造模1 h后,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0 μg/kg,余2组未注射任何物质。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后6 h,24 h,48 h,72 h,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未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干预6 h即有少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48 h后开始增多,至72 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P < 0.05),7 d后仍有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但较72 h时有所减少。实验组干预6 h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与模型组相似,干预24 h,48 h,72 h,7 d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 0.05),细胞变形程度减轻。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抑制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可能对损伤脑组织重建和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人数、用药频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大于所有药物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防治心绞痛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均位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第1位;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销售金额一直位于第2位;5年间用药频度排序前7位药物没有改变。结论:我院心血管药物用药较为稳定;心绞痛、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为该地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硝苯地平、复方丹参、单硝酸异山梨酯、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我院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础药物。  相似文献   
29.
背景:研究表明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动员内皮前体细胞,增加脑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生成。 目的:观察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周围区新生血管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方法: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每组24只。断尾取自体血通过鼠脑立体定向仪注入鼠脑内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治疗组于制模后1 h腹腔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 μg/kg。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不做任何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于6,12,24,48,72 h,7 d 6个时间点检测血肿周围区CD34+血管的表达,每个时间点检测4只。利用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CD34变化了解微血管的生成情况,CD34抗原也越多,新生血管越多。 结果:脑出血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治疗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 < 0.05),且在72 h增多明显,与7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与6,12,24,48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0.
冯兆棣  宇文萍  王琳  何晓英 《河北医药》2002,24(11):870-870
护患交谈是护士全面了解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及与病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还是开展心理护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医学模式、医学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下 ,护患交谈中护士应充分注意到 ,人对生活的要求 ,除受生理需要的驱动外 ,更多的是受文化的驱动。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人不同的价值观念 ,从而影响着病人求医的心理行为方式。1 护患交谈中的护德体现护患交谈中的护德体现 ,主要指非技术因素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是指病人在求医过程中护士与病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沟通。在患者能评价医疗护理技术高低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