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细胞内端粒长度的差异,以及细胞内DNA含量,探讨端粒行为异常、细胞内DNA含量与胃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Southern杂交分析细胞内端粒长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DNA含量。结果 在172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0、1、2度肠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组织的端粒长度,分别是(10.42±0.2)kb,(9.86±0.4)kb,(9.78±1.2)kb、(8.64±1.0)kb、(6.22±1.2)kb和(5.86±2.6)kb。45例胃癌手术标本结果 相似。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DNA含量,在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黏膜,CSG,伴0、1、2度肠化的CAG和胃癌组织的异倍体DNA检出率分别为0、0、0、10.00%、12.50%6和33.33%6。4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结果 相似。异倍体细胞内端粒长度明显短于二倍体细胞,异倍体细胞中端粒长度与DNA指数呈负相关(r=-0.91,P<0.01),即端粒越短,DNA指数越高。结论 端粒长度从正常胃黏膜、不同程度肠化胃黏膜到癌变胃黏膜逐渐缩短。在正常胃黏膜和CSG中未检出异倍体DNA,从1度、2度肠化到癌变胃黏膜异倍体DNA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在异倍体细胞中端粒长度和DNA指数呈负相关。推测,可能存在端粒愈短,DNA扩增愈活跃。端粒缩短伴DNA指数增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先兆。  相似文献   
22.
第一次查房(11月29日) 教授:请报告病历摘要住院医师患者,男,36岁,住院号422508。因腹胀,双下肢水肿1个月于1989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1983年9月因病毒性肝炎、HBsAg( ),急性黄疸型住传染病院2年余,在住院期间曾出现过腹水、水肿,经各种治疗好转。但于1985年9—10月日间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  相似文献   
23.
虽然有动物实验[1]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或Hp)感染可诱导蒙古沙土鼠腺胃癌的发生,但是人类感染Hp后的临床转归多种多样,不同的临床转归除宿主、环境因素外,Hp菌株的不同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近年来发现端粒酶的激活在恶性肿瘤中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本研究分析不同Hp的毒性产物对胃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Hp与胃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探讨H.pylori cagA在不同胃肠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粘膜慢性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Skirrow培养基分离培养得到191株H.pylori,用特定引物对各株细菌的cagA 3′端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鉴定;对其中83例患者再各取胃窦粘膜2块,经HE及Giemsa染色后观察胃粘膜慢性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结果:广东地区H.pylori cagA阳性者占85.3%(163/191);H.pylori cagA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的H.pylori cagA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cagA阳性H.pylori菌株在胃粘膜表面的定植密度较cagA阴性菌株更高,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也更为严重;H.pylori的定植密度与其引起的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广东地区cagA阳性H.pylori感染者占绝大多数;cagA阳性菌株较cagA阴性菌株具有更强的致病力,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胃肠道损害。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复方利肝冲剂对肝星状细胞NF-κB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复方利肝中剂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复方利肝冲剂药物血清与鼠肝星状细胞共孵育48h后,NF-kB结合活性的检测采用凝胶电泳移动抑制法,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ELISA去,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3H-TdR掺入法检测结果:复方利肝中剂药物血清使长外培养的鼠肝星状细胞NFkB结合活性比无药血清对照组显著减弱(图1),细胞培养液中的IL-6和sJCAM水平降低(1.56±0.42ng·L-1vs3.64±0.58ng·L-1.P<0.05;3 82±0.98ng·L-1vs12.64±1.22ng·L-1,P<0.01)星状细胞凋亡增加24.8%± 3.60%vs6.6%± 1.2%,P<0.01,增殖减少2623±654/孔vs5061±346/孔,P<0.01.结论:复方利肝中剂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NF-κB结合活性,可能为其抗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癌的发病,从正常大肠黏膜发展到大肠腺瘤、大肠癌直至形成远处的浸润转移,是一个阶段性的演进过程,且具有较明显的癌前及早期阶段病变,这为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可能.以下笔者就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7.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多向性生物学行为的细胞因子.随着对MIF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MIF与消化管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MIF与消化管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ISO-1对结直肠癌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选择性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对结直肠癌生长及其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SO-1(0.01-100umol/L)在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盲肠造疝原位移植瘤块术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周两次腹腔注射相同体积ISO-1(0.2 ml,20 mg/kg)、5%DMSO和无菌生理盐水(NS).治疗后每周两次观察小鼠盲肠肿瘤大小,第4周时处死小鼠.ELSI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VEGF浓度;CD31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在体外,ISO-1明显抑制CT26细胞增殖.在体内,ISO-1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第4周ISO-1组和DMSO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22%和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ISO-1组移植瘤质量明显小于DMSO组[(1.50±0.14)g比(1.80±0.14)g,P=0.017];与DMSO组比较,ISO-1降低小鼠血清中VEGF的水平[(14.62±6.49)ng/L比(63.34±10.22)ng/L,P<0.01]及肿瘤组织MVD[(16.6±3.7)比(35.8±7.3),P=0.002].结论 ISO-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原位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为LSO-1抑制MIF生物学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下调VEGF表达与MVD.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体外对大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大肠癌细胞株Lovo在外源性MIF刺激24 h后用微孔迁移法检测通过微孔细胞数量的改变.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自发凋亡率变化.结果 (1)MIF刺激后Lovo通过8 μm微孔的细胞数增加[(174±9)个比(262±19)个,P=0.002)].(2)VEGF121,VEGF165和MMP-9 mRNA的表达增加(P<0.05).MMP-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616).(3)Lovo自发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MIF能够抑制体外大肠癌细胞的凋亡,并能提高Lovo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0.
对72株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其中42株检测了β-内酰胺酶及几种β-内酰胺酶基因同源序列在总DNA和质粒中的情况,并探讨了绿脓杆菌总DNA中不同β-内胺酶基因同源序列与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