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任海波 《中外医疗》2014,(36):135-136
目的探讨头孢甲肟与头孢拉啶治疗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9例,将治疗组用头孢甲肟与头孢拉啶治疗,对照组用中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效果是治愈33例(41.77%),有效24例(30.37%),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治愈47例(59.49%),有效26例(32.91%),总有效率92.41%。χ2为5.525,P值为0.024,*P〈0.05,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了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有27例(34.18%),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21例(26.58%),过敏反应有26例(32.9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3.67%。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了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有10例(12.6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19例(24.05%),过敏反应有12例(15.1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1.90%。χ2=2.024,P值为0.456,*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这些不良反应,患者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症状迅速消失。结论头孢甲肟与头孢拉啶治疗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兔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功能随时间演变的规律,探讨MRI影像特征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日本长耳白兔45只,采用开胸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即刻(0周)和术后1、2、4、6、8周共6个时间点行在体MR检查,测定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射血率峰值(PER)、充盈率峰值(PFR).比较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每个时间点随机取5只动物的心脏离体标本,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测量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不同时间点的心功能参数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梗死区心肌及不同区域心肌的FA值与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邻2组均数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左心室EDV呈现增加趋势,由术前的(2.21±0.35) ml增加到术后8周时的(3.15±0.57)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4,P =0.220).EF则由(57.31±11.11)%下降至(34.71±8.72)%,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134,P=0.001).EF随着EDV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次方程:y=- 5.58x± 57.7 (F=8.855,P=0.005).随梗死时间的延长,PER由(27.31±13.06) ml/s下降至(17.31±6.41) ml/s (F=2.105,P=0.037),而PFR则由(23.79±14.15) ml/s下降至(12.07±6.91) ml/s (F =2.366,P=0.011).梗死区FA值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0.442±0.093下降至0.107±0.037(F=12.61,P=0.001),而ADC值则由(5.07±1.15)×10-4 mm2/s上升至(6.39±0.78)×10-4 mm2/s(F=4.166,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区、边缘区和外围区的FA值分别为0.201±0.049、0.316±0.127、0.323 ±0.117,ADC值分别为(6.19±1.78)×10-4、(5.44±2.63)×10-4、(5.29±2.02)×10-4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P =0.004;F =3.248,P=0.018).FA、ADC值在梗死区与边缘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7,P=0.001:t =3.292,P=0.005),而边缘区和外围区的FA值、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4,P=0.129;t=1.467,P=0.164).结论 MR心功能测定可以动态监测AMI后心室功能性重塑过程,通过DTI可以反映心室结构性重塑过程的心肌微观察结构的改变.MRI可以作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一种可行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12年5月确诊的50例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男22例,女28例,发病年龄为13~74岁,平均43.8岁.确诊时间为14 d~180个月,平均16.7个月.临床以眼(38%)、耳(20%)、鼻(64%)、口咽(26%)等上呼吸道及肺部(58%)和肾(44%)受累为主.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率96%,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率12%.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炎细胞浸润的血管炎.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结论 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体征,靶器官受损有多系统或器官病变的症候群,尤以上、下呼吸道及肾脏受累最多见,病理特点为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采用双靶点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疼痛缓解时间规律,为伽玛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共1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Leksell C型伽玛刀治疗。使用4 mm准直器在三叉神经根制作2个等中心靶点,中心剂量80~90 Gy,控制脑桥照射剂量<20 Gy。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疼痛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64个月,平均28.7个月。术后疼痛完全缓解95例(73.1%),部分缓解29例(22.3%),无效6例(4.6%)。疼痛缓解时间4 h~12个月,平均3.6周,其中疼痛完全缓解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部分缓解患者(P<0.05)。53例(40.8%)患者于术后出现术侧轻度面部麻木。结论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可能是预测伽玛刀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疼痛缓解时间个体差异大,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剖析高位复杂性肛瘘用切挂支管药线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门诊接诊的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将之随机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切挂支管药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的恢复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痊愈率为100.0%,明显比对照组的84.0%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愈时间为(32.6±5.3)d,明显比对照组的(41.2±6.9)d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病患施以切挂支管药线引流术治疗,可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 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 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 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8例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8例中,预后良好22例,预后不良2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脑出血≥30 mL、入院时GCS评分≤12分、平均动脉压≥130 mmHg、白蛋白水平<30 g/dl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脑出血的预后较差,需要全面评估脑出血风险,采用及早、有针对性的干预,积极控制脑出血量,稳定血压和白蛋白水平,以期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185例的临床资料。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1Gy-33Gy,平均剂量25.9Gy,以45%~75%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术后定期复查鞍区增强MRI和血液内分泌激素,并随访。结果:16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病例肿瘤控制率为95.1%,肿瘤体积控制并明显缩小发生时间平均在伽玛刀治疗后15.6个月,新发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3.5%。结论:伽玛刀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是安全有效的垂体腺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11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的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其中5例采用分次伽玛刀治疗,6例仅接受单次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共照射治疗35个肿瘤,边缘剂量13Gy~20Gy,中心剂量31.1Gy~42.5Gy.术后定期复查头部增强磁共振扫描,记录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及复发时间.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全部随访至肿瘤复发.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为11.2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0.9%和72.5%.3例患者(75%,3/4)伽玛刀治疗后运动障碍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未观察到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神经功能并发症出现.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胶质母细胞瘤近期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症状,并发症轻微,是有效的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