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2篇
  免费   2863篇
  国内免费   1717篇
耳鼻咽喉   268篇
儿科学   491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1980篇
口腔科学   701篇
临床医学   4053篇
内科学   2885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557篇
特种医学   1071篇
外科学   2653篇
综合类   903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3663篇
眼科学   376篇
药学   3967篇
  34篇
中国医学   2750篇
肿瘤学   114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991篇
  2020年   925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802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1187篇
  2014年   1635篇
  2013年   2057篇
  2012年   3117篇
  2011年   3379篇
  2010年   2956篇
  2009年   2705篇
  2008年   2719篇
  2007年   2611篇
  2006年   2365篇
  2005年   1775篇
  2004年   1216篇
  2003年   931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2.
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与气腹相关的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38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按摩组和常规组,各69例.按摩组术后采用穴位按摩,即双手掌侧王于患者双肩部,用拇指带动鱼际肌压住患者的阿是穴,呈旋转式按摩,持续5~30s,间歇3s,连续15~20min,同时配以腹腔镜康复操.常规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肩痛、上腹膈肌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结果 按摩组患者术后24h、72h肩痛程度,术后24h、48h上腹膈肌疼痛程度,术后7~24h切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显著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13例结直肠良性病变以腹腔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息肉3枚,直径1.5 cm~2.5 cm,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上段单发息肉或腺瘤11例,病变直径1.5 cm~3.0 cm,降结肠憩室并出血1例,直径1 cm,全部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结合术中内窥镜定位,经腹壁小切口找到定位处肠管切开后完整切除病变或缝扎憩室.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适合结直肠大部分位置良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4.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署、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km62例(20.52%),5~km92例(30.50%),16~km108例(35.76%),〉30km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6.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血睾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照大鼠睾丸对血睾屏障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6组为辐照组,1组为对照组。于辐照后2、6、12、4.8、96h和8d活杀大鼠后取双侧睾丸组织各约1mm^3,镧-醛固定液固定后制备电镜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可见硝酸镧主要沉积在曲细精管基膜部和精原细胞周围,未越过紧密连接;辐照后2-6h电镜下所见与对照组大致相同;辐照后12-96h,从基底部到管腔面的各层生精细胞之间、支持细胞内都有大量的镧颗粒沉积;辐照后8d,仍可见细胞间隙增大,部分区域靠近精子表面的镧颗粒沉积甚至比前面时间点的更为严重。结论 高功率微波辐照能够改变细胞的通透性,破坏血睾屏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肥胖患者胰升糖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胰升糖素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 8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 :A组 (BMI <2 4,n =2 3 )、B组 (2 4≤BMI <2 7,n =2 7)、C组 (BMI≥ 2 7,n =3 2 ) ,分别测定胰升糖素、胰岛素、空腹血糖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3组胰升糖素分别为 (15 6.3± 5 8.6)、(186.7± 67.5 )、(2 2 2 .2± 88.4)ng·L-1,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组胰岛素分别为 (15 .4± 4.7)mIU·L-1、(2 0 .6± 9.6)mIU·L-1、(2 2 .3± 10 .6)mIU·L-1,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 <0 .0 1) ;B、C两组胰升糖素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患者胰岛素、胰升糖素一致性增高 ,胰升糖素的增高是空腹血糖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HCV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骄博  吕小鸥 《华夏医学》2002,15(6):889-890
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 ,丙肝的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方法学在不断改进完善。笔者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9.
三七粉末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三七粉末的透皮吸收性及选择最佳促透剂。方法 :设计体外离体透皮试验法 (即用离体鼠皮在单室扩散池中进行试验 ) ,测定不同时间三七粉末中有关成分的透皮总量 (以三七皂苷为对照 ) ,计算透皮吸收率及促透剂的促透倍数。结果 :三七粉末的丙二醇溶液有一定透皮吸收能力 ,不同浓度的氮酮 (Azone)对其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 ,但Azone的促透效果与其剂量不呈直线关系 ,5 %Azone效果好于 7%Azone。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重现性较好 ,可用于制剂工艺研究中促透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60.
柴胡及甘草酸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东鸿  贺平 《医学争鸣》1998,19(3):279-280
目的:研究柴胡(RB)及甘草酸(GL)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体重比,肝组织DNA含量,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反应为指标,观察RB(12.0g/kg)及GL(50mg/kg)ip,1次/8h,对撇除苯巴比胺钠(PB)后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C相比,RB组小鼠肝/体重比及肝DNA含量无明显回落,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凋亡改变,TUNEL反应阴性,GL组小鼠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