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49篇
  免费   10217篇
  国内免费   4720篇
耳鼻咽喉   910篇
儿科学   1491篇
妇产科学   709篇
基础医学   4792篇
口腔科学   1867篇
临床医学   11411篇
内科学   8463篇
皮肤病学   1163篇
神经病学   2325篇
特种医学   3728篇
外科学   7626篇
综合类   21452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1232篇
眼科学   1023篇
药学   8896篇
  116篇
中国医学   8335篇
肿瘤学   4533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360篇
  2022年   2684篇
  2021年   3416篇
  2020年   3128篇
  2019年   1637篇
  2018年   2116篇
  2017年   2721篇
  2016年   2209篇
  2015年   3758篇
  2014年   4657篇
  2013年   6057篇
  2012年   7455篇
  2011年   7817篇
  2010年   7281篇
  2009年   6629篇
  2008年   6300篇
  2007年   6037篇
  2006年   5359篇
  2005年   4181篇
  2004年   2951篇
  2003年   2408篇
  2002年   1926篇
  2001年   1815篇
  2000年   1247篇
  1999年   613篇
  1998年   418篇
  1997年   427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273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6篇
  1975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厦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厦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8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助产加笑气吸入对分娩镇痛的疗效。 方法将57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8例,两组均采用一对一责任助产及其他产科处理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笑气吸入.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笑气对新生儿的影响、产后出血及尿潴留等。 结果观察组无痛分娩率达95.8%.而对照组则为0(P〈0.01),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笑气吸入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加一对一责任助产.是一种理想的分娩方法,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3.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自1998~2003年肾移植患者1293例,术后发生尿路上皮恶性肿瘤21例(1.6%)。男4例,女17例。17例原发病为慢性问质性肾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距肾移植6~62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膀胱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膀胱癌8例,双侧肾盂输尿管癌1例。10例上尿路肿瘤发生部位与移植肾同侧,4例发生于移植肾对侧。临床症状以无痛性肉服血尿和反复泌尿系感染为主。1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1/3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结果 2例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于发现肿瘤5、8个月死亡。余19例现已随访2~5年。13例肿瘤复发,复发部位为膀胱或对侧原。肾、输尿管。所有患者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2例因切除移植肾恢复透析,17例肾功能正常。结论 慢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肾移植患者和女性肾移植患者易发生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移植肾同侧上尿路较对侧好发肿瘤;对移植肾对侧为首发的上尿路发生肿瘤者可预防性行双侧上尿路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04.
105.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小于40%,NYHA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和洋地黄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3个月和6个月时LVEF、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改善明显(P<0.05),且6个月较3个月时改善更明显,再住院次数亦明显减少,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单钉-棒固定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手术前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单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4例。术中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注意保留病椎有血供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注意行椎管前侧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异体髂骨 自体碎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修复,安置单钉-棒时注意对移植骨块适当加压。患者术后卧床10d左右,然后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本组共有41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7~3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患者所有的结核病灶均顺利愈合,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折断,其中37例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达23°,患者术前伴有的神经症状也大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结核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脱位、塌陷和骨不愈合的发生,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故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7.
马庆久  石景森  要秀  邱随民  罗健 《医学争鸣》2002,23(21):1926-1928
目的 探讨耳穴脉冲电刺激治疗胆石症 ,胆绞痛的机制 .方法 选用 15条成年杂种犬 ,进行耳穴体表脉冲刺激与缩胆素 (CCK)对在体狗胆囊张力 ,Oddi括约肌张力及肌电活动影响的对比研究 .结果 耳穴脉冲电刺激对胆囊张力无明显影响 [(1.2 7± 0 .2 6 ) k Pa与 (1.2 4± 0 .2 2 ) k Pa,P<0 .0 5 ],CCK注射液能明显提高胆囊张力 [(1.2 7± 0 .2 6 ) k Pa与 (1.91± 0 .39) k Pa,P<0 .0 5 ],CCK注射液能明显降低Oddi括约肌张力 [(2 .2 4± 0 .5 5 ) k Pa与 (1.5 8± 0 .5 6 ) k Pa,P>0 .0 5 ]及肌电活动 .结论 耳穴脉冲电刺激同 CCK一样 ,均对 Oddi括约肌的张力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并减少 Oddi括约肌的肌电峰电位爆发波的频率与电压值 ,推测其对胆绞痛有治疗作用 ,并有助于胆结石的排石过程 .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制备高表达GM-CSF的淋巴瘤细胞系,观察淋巴瘤细胞转染GM-CSF基因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将小鼠GF-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经RT-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CSF的RMA克隆,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的RMA细胞系,其同基因动物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淋巴瘤细胞系RMA转染GM-CSF基因后致瘤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结扎颈总动脉后小鼠脑膜血流量在几秒钟内骤然下降,血流量较结扎前降低约85.9%±6.45%。同时血管中红细胞运动近停滞状态,血管再通时脑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血流量下降34.47%±11.69%,此时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实际上处于一种慢性缺血状态。再灌注10d后,小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可以解除再灌注时的脑血流低灌状态。并防止由此所引起的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失。结论:缺血后及时给予尼莫地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