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背景: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对于术后假体的活动范围及防止脱位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髋臼假体植入位置不良将会导致聚乙烯假体磨损率的增加、骨盆周围骨熔解,髋臼假体移位(无菌性松动),但目前对于髋臼植入位置仍无明确的统一标准。目的:探讨臼杯在何种置入角度下髋臼周围应力分布最为合理,验证臼杯置入角度的合理范围,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临床手术中臼杯置入的位置提供理论标准。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关节二科。材料:健康成人男性新鲜尸体骨盆骨一具由吉林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科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取新鲜人体骨盆标本,行螺旋CT断层扫描,得到CT数据二维图像,采用GE medical systems软件系统处理,人工识别骨盆边缘轮廓,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olidworks计算机软件建立人体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髋臼假体采用天津华北医疗器械厂生产的φ48生物型假体,应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测量仪器研究所生产的CLY系列单臂三维测量仪对髋臼假体进行测量,导出坐标数据,利用三维CAD软件SliodWorks2003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动化建模。模拟人体单足站立状态,而后对重建的人体骨盆模型进行力的加载与约束,分析髋臼内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预测术后假体失效的力学危险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髋臼植入位置下髋臼内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所构建的人体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103043个节点,69271个单元。在髋臼假体外翻角为40°~50°的范围内,假体外翻角的变化对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及剪切应力变化无影响(P>0.05),当髋臼假体外翻角<35°或>55°时,假体外翻角的变化对界面间的Mises及剪切应力将产生显著影响。在5°~30°范围内,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变化对界面间Mises及剪切应力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臼杯外翻角在40°~50°的范围内,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均匀,不存在因臼杯位置的不同而出现的应力过大或过小区,是臼杯置入理想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0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向神经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目的观察不同代数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细胞转化的效率,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骨髓组织取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脊柱融合术患者9例,男6例,女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神经元烯醇化酶组,神经丝蛋白-M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组和尼氏染色组.采用β-巯基乙醇做为诱导剂,选用第2,4,6,8代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6 h后,用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的生长曲线分析.②尼氏染色结果.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①传代培养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传代培养潜伏期12~24 h;传代培养对数增殖期约为7~10 d,11~13 d进入细胞生长平台期.②第2,4,6代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胞浆中均可见深蓝色的颗粒状尼氏体,第8代诱导6 h后胞浆中未见明显的深蓝色尼氏体结构.③不同代数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6 h后均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M,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第2,4,6代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8代与第2,4,6代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巯基乙醇在体外可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细胞,第2,4,6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8代.  相似文献   
103.
聚乳酸因为无毒性、细胞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成为最早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也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但由于其生物活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医学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本文尝试通过静电纺丝这种方法对聚乳酸材料进行改性,探讨改性后材料的表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通过静电纺丝导致材料表面、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材料的亲水性和降解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重点回顾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噻氯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的作用,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给予益气活血药治疗)、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和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治疗),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共5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干预。选择治疗后第7、28日2个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MCD)和毛细血管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CD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大鼠 MCD 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周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促进血管新生而达到改善局部心肌血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设计仿生无痛针头并探讨其无痛机理。方法从减阻角度出发,根据蚊子吸血不痛的特点,在分析蚊子口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两种仿生减阻无痛针头(锯齿形和条纹形),并运用显示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对常规光滑表面针头和仿生针头的软组织注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仿生针头的减痛机理。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光滑针头和仿生针头软组织穿刺过程的应力云图、内能曲线和阻力曲线可知,仿生针头具有明显减阻效果,锯齿形针头和条纹形针头减阻率分别为23.84%和31.57%。结论仿生针头可以通过减阻来达到减痛或无痛注射效果,且仿生针头结构形态决定其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07.
北五味子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究一种北五味子快速繁殖的方法。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得出北五味子的快速繁殖的最适培养基。结果在MS培养基上附加NAA 0.3 mg/L+ZT 0.1 mg/L+6-BA 1.5 mg/L时芽的增殖效果最好;而附加NAA 0.2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为2 000 lx,光周期12 h。结论本研究所得最适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可用来提高北五味子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08.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及bFGF对其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生长特性、hMSC表面标记及bFGF对hMSC增殖的影响。 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MTT法检测bFGF对hMSC增殖的影响。 结果:原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5~9 d,对数增殖期11~16 d,生长平台期18~20 d;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12~24 h,对数增殖期为7~10 d,11~13 d进入细胞生长平台期。hMSC均一表达CD44,不表达CD45。bFGF在较低浓度(10 μg•L-1)时即有显著的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P<0.05), bFGF在25~100 μg•L-1对hMSC的ALP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hMSC在体外可迅速扩增;bFGF对hMSC的增殖作用与浓度成正性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9.
背景: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晚期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由于不同患者髋臼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别,导致重建髋臼时难度明显增加,而髋臼内壁内移截骨能良好解决对臼杯假体的包容,但对截骨后髋臼内壁的内移范围仍存有争议.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寻找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方法:利用SolidWorks 2008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 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mm处,每隔1 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将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髋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画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结果与结论:第1,5,6,9,10组在后下、前上、前下3个象限内的Mises应力分布不均匀;第2,3,4,7,8组在后下、前上、前下3个象限内的Mises应力分布均匀,其中第4组Mises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第2,3,4,7,8组在上述3个象限内的剪切应力分布均匀,第7,8组剪切应力最小.提示关节力在髋臼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后上象限,随着臼杯不断内移,臼杯与骨的接触面积会逐渐增大,从而增加接触面上的Mises应力,但剪切应力随髋臼内壁的内移而减小.因此髋臼内壁截骨合适的内移范围在未入盆腔内1 mm到完全陷入盆腔1 mm,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1 mm处.  相似文献   
110.
正我院收治1例暴发性坏死性胰腺炎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主因腹痛7h,呕吐、发绀5h,意识淡漠0.5h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70/min,呼吸40/min,体重17kg,血压测不出,表情淡漠,反应差,呼吸浅,节律不整,时有呼吸暂停,鼻扇,吸气性三凹征阳性,面色发绀,全身皮肤湿冷,皮肤弹性减低,双眼窝明显凹陷,双侧瞳孔等圆,对光反射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