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米诺环素组(3 mg/kg)和高剂量米诺环素组(10 mg/kg)。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2 h及24 h。再灌注2 h,检测各组心肌缺血危险区、梗死范围;血清、心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MPO活性;心肌凋亡指数(AI)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再灌注24 h,检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缺血危险区、梗死范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低剂量、高剂量米诺环素均能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肌梗死范围、AI以及血清、心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MPO活性,同时升高心率、左心室收缩压、±dp/dtmax(P0.05或P0.01)。结论米诺环素后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梗死范围,明显改善心功能,其机制与减少局部与系统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2.
患者 男,55岁,因胸闷、气短5个月余,蛋白尿20余天,于2011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出现劳累后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双侧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给予抽胸腔积液、输血浆等对症治疗后未见好转(胸腔积液具体性质不详).20 d前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出现夜间阵发性憋醒,偶有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无发热,间断头晕.尿量减少.病来体重下降约5 kg.既往脑血栓病史半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92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 80/55 mm Hg( 1 mm Hg =0.133 kPa).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a)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3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DHF组)、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SHF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峰速度(A)并计算E/A、E峰减速时间(DT),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纵轴室间隔和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sep和Elat),计算Ea和E/E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DHF组LAD、lVST明显高于对照组[(44.90±8.31)mm 比 (30.87±3.48) mm、(9.43±2.18) mm 比(8.17±1.12) mm,P<0.05].SHF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HF组[(66.30±10.21)mm比(44.77±4.17) mm和(48.60±8.85) mm,P<0.05],LVEF、D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HF组(P<0.05).(2)DHF组和SHF组Esep、Elat、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Esep、E/Elat、E/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DHF组和SHF组B型钠尿肽(BNP)明显高于对照组[ (477.73±722.76)、(978.60±825.04) ng/L比(29.23±17.84) ng/L,P< 0.05],SHF组BNP明显高于DHF组(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Ea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BNP存在相关性(P<0.05).(5)E/Ea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95% CI:0.000~1.000),E/Ea鉴别DHF和SHF的AUC为0.857(95% CI:0.773 ~ 0.940),与E/A对比E/Ea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结论 慢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异常,结合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更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随访一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1067例症状发作24h内入院并进行血脂检测的ASTEMI患者.观察基线情况、住院时症状、诊断、治疗及检查结果.随访1、6个月和1年的药物使用及MAC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水平均值,分为<1.27 mmol/L组587例(低组)和≥1.27 mmol/L组489例(高组).随访1、6个月及1年时低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组(分别为1.4%vs.0.0%,P=0.01;2.8%vs.0.4%,P=0.003; 4.8%vs.0.9%,P<0.001),随访6个月及1年时低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组(分别为18.3%vs.13.7%,P=0.04; 23.7%vs.18.1%,P=0.03).年龄(HR=1.02,95%CI:1.006~1.035,P=0.005)、糖尿病(HR=1.05,95%CI:1.053~2.171,P=0.03)、HDL-C水平(HR=0.56,95%CI:0.340 ~ 0.921,P=0.02)是ASTEMI患者1年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HDL-C水平高的ASTEMI患者随访1年和6个月时的MACCE(主要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1个月时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HDL-C水平低的患者,并随时间延长其差异越明显.年龄、糖尿病及HDL-C水平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的临床症候群的最有效方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起搏器在老年人群中植入数量逐年增加.与非老年患者比较,老年人植入起搏器的病因、术后并发症以及长期预后亦呈现新的特点.我们通过对我院1977年8月至2005年9月因缓慢性心律失常首次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88例老年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与同期309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老年人植入起搏器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双源CT诊断冠心病和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50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先期接受DSCT检查后于1个月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50%、≥50%和≥75%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种检查结果做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CAG显示冠状动脉为637段,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615段(96.5%).DSCT对诊断<5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5.6%、83.2%和91.7%,特异度为97.6%、99.2%和99.8%.DSCT和CAG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 DSCT对于冠脉狭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CAG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47.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 32 5例不同年龄 (分为青年组、壮年组、老年组 )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资料。结果 青年组发病均是男性 ,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危险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以单支、A型病变多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90 .9%。壮年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以单、双支病变多见 ,病变形态 A、B、C三种类型均衡出现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95 .6 %。老年组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 ,男女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 ,并发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增多 ;冠状动脉以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83.9%。结论 各年龄组男性和老年组女性患者发病率高并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 ;随年龄的增高 ,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青、壮年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老年组次之。  相似文献   
48.
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钙和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PKC通过对蛋白质的磷酸化而发挥生理作用。鉴于血小板中PKC的底物较多,其中40kd蛋白是PKC作用最明显底物。PKC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时期血小板PKC、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以及红细胞PKC活性变化,以探讨PKC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及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情况.方法 将9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8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45 min,打开系袢,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15 min、30 min、1h、2h、4h、6h、24h各时间点采集右心房血及梗死心肌组织,检测该时间点心肌组织及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对照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6只大鼠.开胸在心脏同样部位(ALD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分别在与实验组相同各时间点相同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及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各组心肌、血清中TNF-α和IL-6均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组织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均明显表达,再灌注15 min至2h各指标逐渐升高,4h至6h逐渐下降,24 h又略有升高,峰值在再灌注2~4 h.  相似文献   
50.
在发达国家,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位于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死亡原因.脑卒中的发病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多数与脑动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部分病人与心源性栓子有关,但仍有近40%的病人栓子来源不明,此部分病人同样具备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位于其他不易探查且容易忽略的区域上.进来的几项研究提出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疾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提醒人们注意到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可能与合并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