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短期氟伐他汀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日口服氟伐他汀 4 0mg共 8wk ,服药前后测量患者血清的TC、TG、LDL C和HDL C以及NO和NOS值 ,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氟伐他汀 8wk治疗后 ,血清的TC、TG、LDL C明显下降 ,血清的HDL C以及NO和NOS值明显增加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扩张程度明显增加 ,这些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氟伐他汀短期治疗能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改变 ,NO和NOS值增加 ,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再通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首次AMI接受急诊PCI的245例连续性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排除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后血压高于正常者27例,将218例患者按再灌注后血压情况分为两组,即低血压组102例和正常血压组116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压的相关因素。结果低血压组中年龄在60岁以上、PCI前Killip分级≥2级、下壁或右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血管为近段或完全闭塞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和IRA开通后TIMI血流≤1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分别为56.9%比37.9%,36.3%比22.4%,50.8% 13.6%比28.8% 1.6%,54.9%比18.1%,60.8% 87.3%比43.1% 66.4%,68.6%比54.3%和15.7%比7.8%),且低血压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增高(11.8%比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为年龄≥60岁、Killip≥2级、下壁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P<0.05,OR>1)。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Killip分级≥2级、下壁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血管为近段或完全闭塞病变是AMI患者急诊PCI术中IRA再通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低血压的发生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卡维地络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卡维地络10~40 mg 8周,观察血压,心率,副作用,血液生化,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功能等改变.结果:服药后1周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8周有效率90%.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71.73%和63.48%.左室重量指数降低,二尖瓣E/A比值和平均E峰下降速度升高(P<0.05).射血分数和心输出指数升高(P>0.05).对肝肾功能,离子,血糖,血脂无影响.不良反应有轻度头晕,干咯,嗜睡,多尿等.结论:卡维地络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副作用低.长期用药降低左室重量指数,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闭塞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164例STE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直接PCI),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DES治疗STEMI急性闭塞病例79例(DES组),应用普通金属裸支架(BMS)治疗STEMI急性闭塞病例85例(BMS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直接PCI术后即刻成功率、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心绞痛改善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即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DES组、对照组直接PCI术后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9.1%、98.8%,术后TIMI血流Ⅱ~Ⅲ级分别为96.2%、95.2%,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分别为67.09%、64.71%,术后心绞痛明显改善率分别为·81.01%、82.35%,CK-MB峰值分别为(16±3)h、(17±4)h,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0、1.2%,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2.7)d,(7.4±2.8)d,出院前LVEF分别为(50±9)%、(53±10)%.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闭塞痛变行直接PCI治疗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即刻成功率高,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05.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是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FR)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评价心肌灌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简单、方便的TIMI计帧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静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并进一步进行CFR的测定 ,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6 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并排除周身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 ,男 33例 ,女 30例 ,年龄 (4 0 .3± 7.8)岁。采用TIMI计帧法对其静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量。同期选择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分别测定其CFR :其中正常对照组 2 0例 ,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及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内皮素-1明显升高(P<0.05);丹红注射液可抑制内皮素-1的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组的一氧化氮合酶均有升高(P<0.05);丹红注射液组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ET-1/NOS明显升高(P<0.05);丹红注射液可抑制ET-1/NOS的升高(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调整ET-1/NOS比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电话或门诊共随访到256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病例。其中单支病变(甲组)104例,多支病变(乙组)152例,乙组又分完全重建组67例和不完全重建组85例,分别比较各组支架术后的长期结果。结果:甲、乙组平均随访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甲组比较,乙组心绞痛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再住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降低(均P<0.05);不完全重建组心脏事件增多(P<0.05),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增多、心功能改善率明显减少(均P<0.01)。与完全重建组比较,不完全重建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减少(均P<0.05)。结论: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安全,但长期疗效和预后较单支病变差,而病变冠脉完全重建组长期疗效和预后与单支病变相似,显著优于不完全重建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讨论体表心电图(ECG)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3支病变的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心肌酶正常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3支病变的病例的ECG。分为两组:仅有狭窄无闭塞为狭窄组,39例。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53例。结果:两组的ECG存在异常Q波、ST段异常、T波异常的比率及单纯心腔大的比率都是闭塞组较高(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狭窄组较高(P<0.05),两组患者ECG无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约15%。结论:ECG对心肌酶正常的冠脉3支病变患者病变程度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钴合金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钴合金裸支架治疗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单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81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钴合金裸支架;12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观察术后疗效、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置入支架的成功率、住院期间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率及12个月随访MACE发生率、再狭窄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合金裸支架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处理原代培养的家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使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掺入法测定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利用CytoTox-One方法测定内皮细胞活力以反映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极低浓度时,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即能够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而不伴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雷帕霉素的抑制增生作用更强;高浓度时,二种药物几乎完全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并伴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紫杉醇的毒性作用更显著。结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在高浓度时均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损伤后修复,紫杉醇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而极低浓度的雷帕霉素仍可能会延迟血管损伤后再内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